另一个人提议“睢园雅迹”。
贾政又说:“也俗。”
贾珍笑着建议道:“还是让宝兄弟来拟一个吧。”
贾政说:“他自己还没作,就先议论起别人的好坏来,可见是个轻薄之人。”
客人们纷纷附和道:“议论得极是,又能拿他怎么办?”
贾政连忙说道:“别这么纵容他。”
于是命令宝玉:“今天任凭你胡言乱语,但要先提出你的看法,然后才允许你创作。刚才大家说的那些,有合适的吗?”
宝玉被问到,便回答说:“都不太好。”
贾政冷笑一声:“怎么不好?”
宝玉解释道:“这是第一处值得赏玩的地方,必须用来歌颂圣明才行。如果用四个字的匾额,古人已经有现成的了,何必再创作。”
贾政说:“难道‘淇水’‘睢园’就不是古人的吗?”
宝玉说:“这些太陈腐了。不如用‘有凤来仪’这四个字。”
大家都齐声叫好,觉得非常妙。
贾政点了点头,说道:“你这小子,虽然见解有限,但这次还算不错!”
接着命令宝玉:“再题一副对联来。”
宝玉随即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大意为:宝鼎中茶已煮好,闲暇之余,炉中仍冒着绿色的烟缕(烟雾透着竿竹的翠绿);幽静的窗前,下棋的人已经散去,而手指似乎还保留着棋子的凉意。
贾政摇了摇头,说道:“也没看出什么长进。”
说完,他便领着众人往外走去。刚要走时,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问贾珍:“这些庭院房屋以及桌椅板凳都还算齐全了,那么那些帐幕帘子还有摆放的古董玩器,也都是按照各处的要求配好了吗?”
贾珍回答道:“那些摆放的物件已经增添了不少,到时候自然能按规矩摆好。至于帐幕帘子,昨天听琏兄弟说,还不太齐全。原本在工程开始时,各处的设计图样就已经画好,尺寸也都量准确了,然后派人去置办的。想必昨天已经收到了一半。”
贾政听后,便明白这件事并非贾珍全权负责,于是吩咐人去叫贾琏来。
不一会儿,贾琏匆匆赶来。贾政询问他,所需采办的物品总共有多少种类,现在已经得到了哪些种类,还缺少哪些种类。
贾琏一听,连忙从靴筒里掏出藏在靴掖中的一个纸折子,快速浏览了一遍后回答道:“包括妆蟒绣堆、刻丝弹墨以及各种绸缎、大小幔子总共有一百二十架,湘妃竹帘二百挂。昨天已经收到了八十架幔子,还缺四十架。二百挂竹帘昨天已经全部到齐了。另外,猩猩毡帘、金丝藤红漆竹帘、墨漆竹帘、五彩线络盘花帘各有二百挂,这些每种都收到了一半,估计到秋天就能全部备齐了。至于椅搭、桌围、床裙、桌套这些,每份一千二百件,也都已经置办妥当了。”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行走,突然间被一座青山斜斜地挡住了去路。
绕过山的怀抱,隐约可见一堵由黄泥砌成的矮墙,墙头上巧妙地插满了稻茎作为遮掩。数百株杏花竞相绽放,绚烂得如同火焰喷射、云霞蒸腾一般。矮墙内是几间茅草屋。而屋外则是桑树、榆树、槿树、柘树等各式树木,它们的新枝幼条随着地形蜿蜒曲折,巧妙地编织成两排翠绿的篱笆。篱笆外的山坡上,有一口土井,旁边摆放着桔槔、辘轳之类的汲水工具。井下的田地划分得整整齐齐,种植着各种鲜美的蔬菜和金黄色的油菜花,广阔无垠,美不胜收。
贾政笑着说:“这个地方确实有些意思。虽然是人工雕琢的,但此刻一见,却不由得让我萌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我们还是进去歇息一会儿吧。”
说完,正要迈进篱笆门,忽然发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显然是预留给人题词的。
大家笑道:“太妙了,更妙了!如果这里挂个匾额等待题字,那田园的质朴气息就被破坏了。有了这块石碑,景致增添了不少生气,除非用范成大田园诗的意境,否则难以尽述其妙。”
贾政说:“各位请题个词吧。”
众人说:“刚才有位世兄说过,‘创新不如述旧’,这里古人的意境已经表达得很完美了,不如直接写上‘杏花村’最为贴切。”
贾政听了,笑着对贾珍说:“多亏你提醒了我。这里一切都妙不可言,只是还缺一个酒招子。明天做个简单的,不用太华丽,就按照外面村庄的样子做,用竹竿挑在树梢上。”
贾珍答应了,又补充道:“这里不宜养别的鸟,只买些鹅、鸭、鸡之类的家禽才相配。”
贾政和大家都说:“更妙了。”
贾政接着对众人说:“‘杏花村’固然好,但它是现成的村名,需要另外起个名字才合适。”
客人们都点头赞同:“对呀!那么,现在用什么字好?”
众人正思索之际,宝玉已迫不及待,未待贾政发话,便开口说道:“古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现今何不取‘杏帘在望’四字为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