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第一个赞同:“这话在理。只是今天有点晚了,要是等到明天雪停了,又觉得少了点趣味。”
众人纷纷说道:“这雪未必会停,就算停了,这一夜下的雪也够咱们好好欣赏的了。”
李纨接着说:“我这儿虽然也不错,但终究比不上芦雪庵。我已经让人去笼地炕了,咱们到时候就围炉作诗,多有意思。老太太那边可能不太感兴趣,咱们这也就是个小聚会,给凤丫头送个信儿就行了。你们每人凑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儿来。”
说着,她指了指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和岫烟,“这五位不算外人,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个把银子送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就足够了。”
宝钗等人一听,都纷纷应诺。接着,大家又开始拟题限韵,李纨笑着说道:“我心里已经有个主意了,等到了明天临场的时候,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说完,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一起前往贾母处。这一天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第二天一大早,宝玉心里一直惦记着某件事,一整晚都没睡安稳。天刚蒙蒙亮,他就迫不及待地爬了起来。他掀开床帐,虽然门窗还关着,但窗上透进来的光亮十分耀眼,他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埋怨着:“肯定是天晴了,太阳都出来了。”
他急忙起身,揭开窗屉,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这才发现,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下了一整夜的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多厚,而天空仍在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好似搓棉扯絮一般。
宝玉见此情景,欢喜得不得了,连忙叫人起来。洗漱完毕后,他只穿了一件茄色的哆罗呢狐皮袄子,外面罩了一件海龙皮制成的小巧鹰膀褂子,束好腰,披上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穿上沙棠屐,匆匆忙忙地往芦雪庵赶去。出了院门,他四下张望,只见一片洁白,毫无杂色,远处是青松翠竹,而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玻璃盆中。
于是他走到山坡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弯,就闻到一股清冷的香气扑鼻而来。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妙玉的栊翠庵门前,有十几株红梅,红得如同胭脂一般,映着白雪,显得格外精神,真是有趣极了!宝玉不由得停下脚步,细细地观赏了一番才继续前行。
这时,他看见蜂腰板桥上有一个人打着伞走来,走近一看,原来是李纨派去请凤姐儿的人。
宝玉来到芦雪庵,只见丫鬟和婆子们正在那里清扫积雪、开辟出一条小路。
原来,这芦雪庵建在靠近山脚和水边的河滩之上,几间茅草为顶、土墙为壁的小屋,周围是用木槿作篱笆、竹子做窗棂,推开窗户就能垂钓。四周都被芦苇遮掩覆盖,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过芦苇丛,一直通到藕香榭的竹桥。
丫鬟和婆子们见宝玉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走来,都笑着打趣道:“我们刚才还说呢,就缺一个渔翁,这下可齐全了。姑娘们吃完饭才会来呢,你也太心急啦!”宝玉听了,只好转身往回走。
刚走到沁芳亭,就看见探春正从秋爽斋走出来。她围着大红色的猩猩毡斗篷,戴着观音兜帽子,扶着一个小丫头,后面有个妇人打着青绸油伞。
宝玉知道她是去贾母那里,便站在亭边等着。等探春走到近前,两人便一同出园子往前院走去。
宝琴正在里间的屋子里梳洗打扮、更换衣服。不一会儿,姐妹们都到齐了,宝玉一个劲儿地喊着饿了,不停地催促赶紧上饭。
好不容易等饭菜摆上了桌,第一道菜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道:“这可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吃的滋补药膳,这羊羔还没见过天日呢,你们这些小孩子可不能吃。今天另外准备了新鲜的鹿肉,你们等着吃那个。”众人纷纷应下。
可宝玉实在等不及了,直接用茶水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匆匆忙忙地吃完。
(注:野鸡瓜齑是江苏地区一道具有传统特色的经典菜肴,属于苏菜系中的淮扬菜分支,以野鸡肉或鸡肉为主料,搭配腌菜如雪里蕻、萝卜干等和香料炒制而成。其名称中的“瓜”指腌菜或瓜类食材,“齑”是对细碎腌菜的称呼,就是将食材切碎后腌制的菜肴。)
贾母见状,说道:“我知道你们今天又有事儿要忙,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接着便吩咐道:“把鹿肉留着,给他晚上吃。”
凤姐赶忙说道:“还有呢。”贾母这才作罢。
这时,史湘云悄悄地和宝玉商量:“现在有新鲜的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到园子里去弄,又能玩又能吃。”
宝玉听了,满心欢喜,连忙应了一声,便真的向凤姐要了一块鹿肉,还吩咐婆子把肉送到园子里去。
一时间,众人各自散开之后,又都陆续进了园子,一同朝着芦雪庵走去,准备听李纨出诗题、限定韵脚。可唯独不见史湘云和贾宝玉两个人。
林黛玉开口说道:“他们俩啊,是绝对凑不到一块儿还好,要是凑到一块儿,指不定能闹出多少事儿来呢!这会儿啊,他们肯定正盘算着那块鹿肉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