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连忙摇头说:“这样不行。写桃花的诗太多了,就算写出来也容易落入俗套,比不上你之前写的那首古风。咱们还是再换个题目。”
正说着,有丫鬟来通报:“舅太太来了,请姑娘们出去见礼。”于是,大家便一起到前厅去见王子腾的夫人,陪着她聊天。用完饭后,又陪着她到园子里四处逛了逛。直到晚饭后点上了灯才离开。
第二天是探春的生日,元春早早地就派了两个小太监送来几件精美的玩物作为贺礼。家里人自然也都准备了寿礼,这自然不用多说。
饭后,探春换上正式的礼服,挨个儿到各处去行礼。
黛玉笑着对大家说:“我这诗社选的日子可真不巧,偏偏忘了这两天是探春的生日。虽说不用摆酒席、请戏班来庆祝,但大家少不得都要陪着她,在老太太和太太跟前热热闹闹地玩上一整天,哪里还能有空闲时间。”于是,诗社的活动就改到了初五举行。
这天早上,众姐妹都在房里陪贾母用完早饭,就收到了贾政寄来的书信。
宝玉先向贾母请了安,随后拆开给贾母的问安信,一字一句念给贾母听。信上不过是些请安的话,提到六月中旬准能回到京城。至于其他家信和事务方面的帖子,则由贾琏和王夫人拆看。
大家一听贾政六七月就能回京,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偏巧这时,王子腾的女儿定了亲,要嫁给保宁侯的儿子,婚期定在五月初十。凤姐儿为此忙得不可开交,常常三五天都不在家。
这天,王子腾的夫人又来接凤姐儿,还邀请众外甥、外甥女一起去玩一天。
贾母和王夫人便让宝玉、探春、黛玉、宝钗四人跟凤姐儿一同去。大家不敢违抗,只得各自回房重新梳妆打扮了一番。五人一同辞别贾母等人,玩了一整天,直到掌灯时分才回来。
宝玉走进怡红院,稍作休息了一会儿后,袭人便瞅准时机,借着眼前的情景劝宝玉该收收心了,让他闲暇时把书整理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宝玉屈起手指算了算日子,说道:“还早着呢。”
袭人说道:“读书是第一件事,练字是第二件事。等到了需要的时候,你就算有了书,可你写的字又在哪儿呢?”
宝玉笑着回答:“我平时也写了不少好看的字,难道都没收着保存起来吗?”
袭人说:“哪能没收着呢。昨天你不在家,我就把你写的字都拿了出来,总共数了数,才五六十篇。你这三四年时间,难道就只写了这么几张字?依我看,从明天开始,你就把别的心思都收起来,每天抓紧时间多临摹几张字补上。虽说不能保证每天都写,但至少得让数量看起来过得去。”
宝玉听了,赶忙自己又亲自检查了一遍,发现实在无法搪塞过去,便说:“从明天开始,我一天写一百个字才行。”说完这些,大家便各自休息去了。
到了第二天,宝玉早早起身,洗漱完毕后,便坐在窗边研起墨来,认真用楷书临摹字帖。
贾母见宝玉一直没来请安,还以为他生病了,赶忙派人去询问。宝玉这才去给贾母请安,并解释道:“因为要练字,所以把早晨这段时间都用来临帖了,等完成这些再去忙别的,因此出来得晚了。”
贾母听了,十分高兴,便吩咐他说:“以后你就专心写字读书,不用特地过来请安也没关系。你去跟你母亲说一声让她也知道。”
宝玉听了,便前往王夫人的房间说明情况。王夫人听后,说道:“现在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要是平时天天认真写写念念,哪会有完不成的事儿?这么一赶,要是再赶出病来可怎么办!”
宝玉连忙回说不妨事。
这时,贾母也在一旁说怕他会急出病来。
探春、宝钗等人听了,都笑着劝慰贾母:“老太太别着急。书我们可没办法替他读,但字我们可以帮他临摹。我们每人每天临摹一篇给他,这样就能先应付过这一阵子了。一来,等老爷回来看到,也不会生气;二来,宝玉也不会因为着急而生病。”贾母听了,高兴得不得了。
原来,林黛玉得知贾政从外地回家后,肯定会过问宝玉的功课情况。她担心宝玉会因此分心,到检查功课的时候吃亏。所以,林黛玉自己故意装作对诗社的事情并不上心,不再张罗诗社活动,也不拿其他杂事去吸引宝玉的注意力。
探春和宝钗两人每天都会临摹一篇楷书字送给宝玉,宝玉自己每天也更加用功,有时写两百字,有时写三百字,并不固定数量。到了三月下旬,他已经积累了不少临摹的字。
这天,他正盘算着,要是再能凑够五十篇,差不多就能应付过去了。
没想到,紫鹃走了过来,给宝玉送来一卷东西。宝玉拆开一看,原来是在老油竹纸上临摹的钟繇、王羲之风格的蝇头小楷,字迹和自己的非常相似。
宝玉高兴极了,连忙向紫鹃作了一个揖,又亲自过去道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