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母从床上坐起身来说道:“我来到你们家已经有六十多个年头了。从年轻时一直到现在,我这辈子的福也算是享足了。从你们老爷那一辈算起,儿子、孙子们个个都还算不错。就是宝玉呢,我疼了他一场……”
说到这里,贾母的目光在屋里四处扫视,像是在找人。王夫人见状,轻轻推了推宝玉,示意他走到床前。
贾母从被窝里伸出手来,紧紧拉住宝玉的手说道:“我的乖孙儿,你可一定要争气啊!”
宝玉赶忙点头答应,心里一阵酸楚,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但他强忍着不敢哭出来,只能静静地站在那里。
这时,贾母接着说道:“我心里啊,就盼着能再见到一个重孙子,这样我也就能安心了。我的兰儿在哪里呢?”李纨听到这话,连忙把贾兰推到贾母跟前。
贾母松开拉着宝玉的手,转而拉住贾兰的手,说道:“你母亲是个孝顺的人,等你将来有了出息,也要让你母亲风光风光。凤丫头呢?”
凤姐原本就站在贾母身旁,见状连忙快步走到贾母跟前,说道:“我在这里呢。”
贾母拉着她的手,说道:“我的乖孩子,你实在太聪明伶俐了,往后啊,还是多积点福吧!我也没积下什么大德,就是为人实在,有时候难免吃了些亏。那些吃斋念佛的事儿,我也没怎么认真去做,就去年让人抄写了一些《金刚经》,送给别人,也不知道送完没有?”
凤姐回道:“还没送完呢。”
贾母接着说道:“早就该把这些经书都送完才好。咱们家大老爷和珍儿在外面也就罢了;最让我生气的是史家那丫头,真是没良心,怎么一直都不来看看我?”
鸳鸯等人都心里明白原因,却都默默不语。
贾母又转头看了看薛宝钗,长叹了一口气,只见脸色渐渐泛起红晕。贾政心里明白,这是回光返照的迹象,赶忙让人端上参汤。
此时,贾母的牙关已经咬紧,她闭了一会儿眼睛,又努力睁开,把屋子里的人都仔细瞧了一遍。王夫人和薛宝钗轻轻走上前,扶住贾母,邢夫人和凤姐等人则赶紧去换衣服。
这时,地下的婆子们已经把床安置妥当,铺好了被褥。只听见贾母喉咙里轻轻响动了一下,脸上竟浮现出一丝笑容,随后便咽了气,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三岁。众婆子见状,急忙将贾母的遗体安置在床上。
于是,贾政等人在外厅一侧跪下,邢夫人等人在内厅一侧跪下,众人一同放声痛哭,哀声一片。
外面家人早已将各项事务准备得妥妥当当,只等里面传出消息。消息一传出来,从荣国府的大门开始,一直到内宅门,一扇扇门都大开着,全部用洁白的纸张糊得严严实实。孝棚高高搭起,大门前的牌楼也立刻竖了起来。府里的上下人等都换上了丧服。
贾政向朝廷上报了丁忧之事,礼部随即奏报给了皇上。皇上仁慈宽厚,念及贾家世代功勋,又考虑到逝者是元妃的祖母,特赐白银一千两,并命令礼部主持祭祀事宜。家人们分头前往各处报丧。
众亲友虽然早就知道贾家如今势力已不如从前,但看到皇上如此隆重的恩典,都纷纷前来吊唁。
选定了吉时,遗体入殓,停放在正厅之中。贾赦不在家,贾政为长,自然要担起大任。
宝玉、贾环、贾兰作为亲孙子,年纪又小,都应当守在灵前。
贾琏虽然也是亲孙子,但他和贾蓉一起,可以分派家仆们办理各项事务。虽然也请了一些男女亲戚来帮忙照应,但内厅里,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凤姐、宝钗等人才是应该守在灵旁哭泣的。
尤氏虽然也能帮忙照应,但她自从贾珍外出后,就依住在荣国府,平时很少出头露面,而且对荣国府的事务也不太熟悉;贾蓉的媳妇就更不用说了;惜春年纪还小,虽然是在这里长大的,但对家里的事务一概不知。
所以,内厅里竟然没有一个能主持大局的人,只有凤姐能够照管内里的事务。况且贾琏在外面作主,里外他二人搭配,倒也十分合适。
凤姐之前一直仗着自己精明能干,原本盘算着等老太太去世后,自己定能大展身手,好好操办一番。邢夫人和王夫人等人都知道她曾经成功操办过秦氏的丧事,觉得把事情交给她必定稳妥,于是仍旧让凤姐来总管府里内务的事宜。
凤姐本就没有推辞的理由,自然就应承了下来。她心里想着:“府里这些事本来就是我在管着,那些下人大多也都是我手下的人。太太和珍大嫂子那边的人本来就不太好使唤,如今她们都顾着各自的事去了。虽说现在没有了对牌来支取银项,但办丧事用的这宗银子是现成的。外头的事情又有贾琏在操办。虽说我现在身体不太好,不过想来也不至于被人挑出毛病、遭到贬低,而且这边的丧事说不定比在宁国府办的时候还要办得更周全些。”
心里有了主意后,就等着明天接了三(“接三”是旧时丧俗,在死者去世第三日要举行大殓仪式,亲友会来吊唁,还会焚化纸扎的车马等物品。),后日一早,便让周瑞家的传话出去,让人把府里花名册取上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