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眼前三人,给谁都是个难题。侄儿凌远志,年方十六七,心性未定,今日想当吏员,明日或许又想读书,且他参加府试还是族长出面恳请凌云关照的,如今擅自弃学求吏,族长那边如何交代?苏剑和与赵家那边,给了任何一方,另一方必然心生芥蒂。若给表兄章济炜,父亲凌老汉那边恐怕又会不满,觉得胳膊肘往外拐。
凌云勉励了三人几句,便以公务繁忙为由,将他们暂且打发走了。独自一人时,他陷入了长考。这押司之职,看似是个香饽饽,实则烫手。万一朝廷并未推行巡检改县尉之策,十年后自己仍需将巡检之位归还赵家,那此刻安插自己人占住押司之位,意义何在?反而可能提前引发与赵家的矛盾。
再者,权衡给这三个亲戚的利弊:
* 侄儿凌远志:年少冲动,动机不纯,且可能得罪族长,不稳妥。
* 苏家/赵家:给一方必得罪另一方,不利于后宅安宁和现有合作。
* 表兄章济炜:虽可安抚母族,但可能引起父亲和本宗不满。
思前想后,一个看似荒唐却可能一劳永逸的念头浮上心头。他定了定神,吩咐备轿,返回凌家老宅。
刚到老宅门口,便听见父亲凌老汉中气十足的训斥声,对象自然还是不成器的凌老大。见凌云回来,凌老汉收声,问道:“小二,这么早回来,有事?”
凌云开门见山:“爹,儿子回来,是想跟您商量一下县衙押司的事。”
凌老汉挥挥手,一副“你看着办”的架势:“那是你挣来的前程,你自己拿主意便是,爹不管这些。”
一旁的大哥凌老大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喜色,以为弟弟是要将这美差给自己,连忙假意推辞:“二弟,这……这怎么好意思,大哥我……我怕是不合适吧?”
不等凌云开口,凌老汉直接瞪了长子一眼,打断了他的幻想:“你闭嘴!就你这榆木脑袋,去了衙门也是丢人现眼!” 他还有一层顾虑未说:若让老大去当了押司,这职位以后是传给老大的儿子,还是还给凌云的儿子?搞不好会为日后家族分裂埋下祸根。
凌云奇怪地看了大哥一眼:“谁说让大哥去了?”
数日后,一个颇为震撼的消息在宁海县衙内外不胫而走:已退休的老捕头凌老汉,即将重返县衙,接任其子凌云升迁后空缺的押司一职!
此消息一出,众人皆惊。以凌老汉的年纪,再当冲锋陷阵的捕快自是不行,但他混迹衙门数十年,熟悉一切明规则、潜规则,处理文书案牍、协调各方关系,恐怕比凌云还要老辣。而且他身体硬朗,再干上几年毫无问题。
那些原本摩拳擦掌、各有想法的各方人士,闻讯后无不心中暗骂:“无耻之尤!父承子职,闻所未闻!这凌云,为了堵众人的嘴,真是脸面都不要了!”
然而,骂归骂,众人却也无话可说。凌老汉资格老、经验足,又是“自己人”,凌云举贤不避亲,谁又能挑出什么明面上的错处?这一招“以老压新”,看似不合常理,却有效地平息了一场即将上演的争权风波,将可能的内部分歧消弭于无形。凌云的权术手腕,由此可见一斑。只是不知,这“父承子职”的奇闻,又会成为多少人口中的谈资笑料。
喜欢衙役凌云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衙役凌云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