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爷在一旁接口道:“凌贤弟,观察使大人虽未明言,但意思很清楚。你在州城的作为,尤其是最后这一‘退’,观察使大人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如今观察使府初立,正是用人之际。”
王知远接过话头,直接道明了来意:“贤侄在家休息几日,便返回州城吧。司法参军一职,本官已与赵刺史打过招呼,仍由你署理。如今州城局面纷乱,非你回去主持不可。”
凌云闻言,心中念头急转。他做出挂冠的举动,固然有无奈,也未尝没有待价而沽、以退为进的心思。如今王知远亲自来请,目的已达。但他还想争取更多。于是,他脸上露出悲天悯人之色,叹道:“大人厚爱,晚辈感激不尽。只是……州城民生困苦之状,历历在目,晚辈每思及此,心如刀绞,实不忍再睹惨状。晚辈斗胆,可否请大人斡旋,调任晚辈为一县之令?如临海县,县令迟迟未到任,百姓翘首以盼……晚辈愿往彼处,脚踏实地,为一方父母,或可稍尽绵薄。”
他这话,是想避开州城那烫手山芋,转而谋求一个有实权、易出政绩的县令职位。
不等王知远回答,赵师爷已忍不住打断他,语气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凌贤弟!你糊涂!县令出缺,自有朝廷铨选规矩,岂是观察使大人可随意指派的?即便换了县令,按资历、按出身,也轮不到你!如今观察使大人与赵刺史亲自请你回去主持危局,这是何等信任与倚重?你岂可推三阻四,反而提出非分之想?难道要让两位上官去处置那些琐碎纠纷,而你这‘大贤’却躲清闲吗?这……这也太过分了!”
凌云被赵师爷一番连珠炮似的质问说得哑口无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得意忘形,提出的要求确实不合规矩,也显得不识抬举。
见凌云沉默不语,赵师爷语气放缓,抛出了诱饵:“贤弟,你也莫要过于忧心粮价之事。观察使大人已多方筹措。据老夫收到的消息,就在这几日,便会有江南的大粮商运粮至台州。届时,粮价自然可平。你此时回去,正是收拾局面、重整旗鼓的大好时机!”
一听有粮食即将运到,凌云的眼睛瞬间亮了!他最头疼的根源问题若能解决,回去收拾残局、重树威信便容易得多。他立刻换上了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起身对王知远深深一揖,慷慨激昂道:“大人如此为民操劳,晚辈岂敢再惜身推诿!为民服务,义不容辞!晚辈谨遵大人之命,不日便返回州衙,竭尽全力,稳定局面,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王知远看着凌云这瞬间变脸的功夫,嘴角微微抽动,最终还是化作一声轻笑,点了点头。
赵师爷在一旁,却又忍不住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凌云道:“凌贤弟啊,听老夫一句劝。你如今已是官身,不比从前。闲暇时,还需多读些儒家经典,尤其是《礼记》、《诗经》之类。”
凌云奇怪道:“师爷,晚辈如今处理刑名钱谷,读那些经书何用?”
赵师爷无奈道:“非为治事,实为交际!你方才与观察使大人对答,言语直白,全无士大夫引经据典、含蓄蕴藉的风范。长此以往,如何与那些科甲正途出身的同僚交往?如何融入士林清流?这官场之上,学问风度,亦是重要的资本啊!”
凌云这才恍然,连忙应承下来:“师爷教诲的是,晚辈记下了,定当用心研读。”
送走了王知远和赵师爷,凌云回到书房,脸上已不见之前的沮丧,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运筹帷幄的沉着。他立刻唤来李四,低声吩咐道:“你带两个机灵的小厮,即刻动身,沿河道往上游关键渡口守着,日夜不停,仔细留意。若见到有大批运粮船只经过,速速回报于我,不得有误!”
李四领命而去。凌云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中暗道:粮船将至,风云再起。此番回去,定要叫那些人看看,我凌云,绝非浪得虚名之辈!
喜欢衙役凌云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衙役凌云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