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不少人发配了,他们家的田也得重新分,分田又是一桩细致的大活儿。
小白主动接了个任务,广告胶东郡,让城内不知情的百姓也要知道这里都发生了什么事,从前渎职还包庇田家的郡内官吏尽以关押,过去胶东郡的案子也都按照新秦法重新审理,还有遗漏的,自己来郡守府报案。
胶东郡的事,小白还让张良来写个结案官报,以胶东郡为中心,发往咸阳和大秦各郡县,以儆效尤。
随着胶东郡的消息传到外面以后,扶苏的形象开始产生变化。
之前在其他县的时候,和小白核对情报之后,确认有些地方官吏干的很好的,扶苏是会就直接夸,把人名字记下,意思就是以后有什么升迁不会忘了他们。
干的一般或者有小错的,警示一番也就够了。
前头地方的官吏,都对扶苏的印象很好,认为他不愧是素有贤名的长公子,怪不得能被封为贤王。
现在胶东郡的事情一出,他们才发现贤王对他们有多温和。
这种胡乱判案,或者分田有误,还有勾结地方嫌疑的郡守府,他是直接军队围府衙,以废黜一地行政班底的魄力来查。
消息传到齐地其他地方,本地人本以为送走来封禅的嬴政就没什么事,可以安生一些了,没想到嬴政才走不到一个月,他们齐地就开始天翻地覆。
被封为贤王的长公子扶苏和太子代替始皇帝继续巡视天下,巡就巡吧,大家也都做好了开城门正常招待他们的准备,想看县内的各种公文也让看,大家互相礼貌完成这事,面子上过得去不就行了。
结果你居然来真的!
以大秦二年的时间开始,还用从前严苛的秦法或者从前齐地法律处理地方事务的,一律都要被问责。
那些有罪之人按新秦法处理,该抓回来的抓回来,该释放的释放,经手这些的官吏则是视情况被问罪。
这都是轻的,他居然还要查当地的人、田、税。
总的人口、田地有多少,府衙内记录的是多少,税收正常收和记录的又是多少,以及天下的土地都是大秦的,他们是如何给百姓分田。
胶东郡都因为郡守府被秦军围住而沸腾,郡内之人对此议论纷纷,不少人的想法都是贤王扶苏过分了些,对齐人也太严苛了。
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扶苏身上的时候,无人知道太子在私下收集来民间情报,以行商之名,日夜和基层百姓交流,最后派出已经有十七,算个大人的张良,让他告诉大家,贤王扶苏在府衙审案,鼓动大家去告状。
普通百姓自然是不敢的,但是齐地很多落魄士人,文化程度普遍比秦人高些,他们能听得懂张良说的和扶苏干的都是什么。
大家一起聚起来,再由一个人牵头递上诉状书,痛斥当地官吏平时的不干人事,以及地方大族对他们的不公欺压。
大家只知道收到诉状书的贤王开庭审案,并且是在天气好的时候,直接露天审案,广邀本地人来围观,以示公正。
最后依照秦法,该查查,该办办,被吞的田地重新分配,私藏兵器,还妄图行凶或者灭口的游侠直接问斩,有罪的官员和地方家族直接发配南边。
没了一些人,地方空缺的行政管理职位也得填补上来,之前扶苏见过的还有些能力的吏员可以先提拔顶上,本地一些写诉状书的落魄士人也能看着先用,扶苏自己当然也得坐镇胶东,盯着这里来重建。
一个胶东郡办下来,让扶苏的“贤王”名声在齐地大噪。
曾经还有些温良恭俭让名声的长公子扶苏已经死了,现在只有让百姓欢喜鼓舞,让恶人闻风丧胆的贤王扶苏!
齐地之人对此议论纷纷,不少人想想长公子的手段都有些胆寒。
什么素有贤名的长公子,连审案这样的事,都不讲礼数地公开进行,让人里子面子全没了,手段狠辣至极。
看看他这不留情面的样子,果然是嬴政之子。
至于太子,不知道,没听说过,原来他也跟着一起东巡了吗,完全就没见过。
就算他跟着一起东巡,但是他还年幼,哪里能跟年富力强的大哥相比,这事应该和他没关系。
“但是我真的是全程都在听小白你这储君的命令行事!”
已经名声在一部分人那里臭大街,但又在另一部分人那里成真“贤王”的扶苏,此刻在胶东郡的府衙,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显露出几分颓丧之气。
“那些人是眼瞎吗?分明每次审案的时候,我都还给你留了坐!甚至你是坐中间主位的那个,公开审案的最后,我也有‘请示储君’的环节。”
虽然事情的确都是扶苏干的,但是所有人真的都只看到了明面上的扶苏,居然都以为事情乃他一力完成,愣是没人觉得小白才是计划主要操盘人,这合适吗?
尤其是胶东郡事情一出,周边郡县都胆战心惊,生怕自己被扶苏盯上,成为扶苏东巡的下一站,估计现在内部加急自查的不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