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他们看向韩信,觉得这小子可真是幸运啊,比墨家和陈平还要幸运不少,甚至这个幸运的小子还不知道他会跟在太子旁边蹭到怎样的大礼包。
第二天,小白带上勉强能走的韩信,几人一起入了县城,接见了一下淮阴县令陈褚,和他知会一声自己接下来会在这里待到贤王到来,就开始出去调研了。
淮阴县令在看见太子令牌,皇帝亲笔诏令,以及太子个头的时候,人就有些崩溃,他小小一个淮阴县,不是很能承担起接待太子的职责呢。
听到太子说在这等贤王,给淮阴县令吓得又是一抖。
胶东郡的公文已经开始发往大秦各地,淮阴县令也收到了,知道贤王在胶东到底都干了什么,一听说扶苏要过来,他赶紧再脑子里扒拉自己这县令干的如何,分田有没有好好分,收税有没有私下加税,县内案子都是拿什么法律来审的……
顾不得他们县里居然有韩信这个孩子坐上太子侍读的大事了,短短时间之内,淮阴县令就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回顾了一遍,发现最多也就只是会被贤王警示一番后,他大大松了口气。
县令陈褚已经做好了准备,趁着贤王没到,再重新排查一番自己县内的情况。
至于太子要在县里逛逛这种小事,好说,要多少人手我都能拨,什么,殿下不要人跟着,那不行没必须要有个人,就让县丞白仲乙跟着。
县丞白仲乙是本地人,坐上大秦县吏的这三年,也没有见过什么大秦权贵,没想到头一遭见的就是太子,而且还是被县令打发给了太子。
也来不及给白仲乙反应了,看见太子带着人走了,县令陈褚赶紧把他推出府衙,叮嘱道:“本官接下来好好清查县内诸事,你好好照顾太子!”
白仲乙:“……”
这能是我好好照顾的吗?
白仲乙就这么恍恍惚惚地被县令推出去,赶紧跟在太子几人的后面,这一跟就是好些天,从县里到县外,白天到晚上,地上到水上,走的他都腿酸了,年纪小小的太子居然都没见的有多累。
再逛完了县东南西北后,坐在水面的舟上,白仲乙坐着慢悠悠摇船桨,一双腿总算能休息了。
而小白则是带着他的小团队,开会中。
【经过这些天的调研,我大致先总结一下淮阴地形。
由于淮河干流穿境而过,泗水、沭水支流在此汇入淮河,因此淮阴河网密集,境内多洼地积水成湖,地势低洼易涝。】
张良尽职尽责捧着竹简做会议记录中,韩信等着听后面的,公输典等人安静听太子发言。
白仲乙在后头听着,太子的词虽然有些陌生,但确实把淮阴地形总结的很好,淮阴是这样的河湖纵横、地势平坦但易涝,沿河高地与沼泽并存的水域城市。
【观察下来,虽然淮阴人也种田种稻,但生活更依赖渔业和水运。】
这韩信有发言权,“我们淮阴人是这样的,基本都会钓鱼,我等会儿给太子钓两条鱼。”
白仲乙很欣慰,虽然看着韩信是个不说话的闷葫芦,但是关键时候他还是挺会表现自己的,不愧是他们淮阴县的人才。
【想要规划淮阴,得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交通这些城市核心需求,同时依托水网资源,发展淮阴特色产业。】
白仲乙开始听不懂了。
也不是完全不明白,隐约能明白一点,靠着太子的表情和语境也能大概猜出是什么意思。
所以,是他白仲乙想的那个意思吗?
韩信不懂就举手,小白点头,让他说。
“殿下,淮阴确实需要平衡防洪排涝,灌溉供水也是农人离不开的,航运交通是我们这里的天生资源,但是能发展什么淮阴特色产业?”
小白给他举例。
【只看农业,这里身处南北交界地带,水热条件都很不错,能种麦也能种稻,很合适成为大秦粮仓。
再看渔业,这里天然渔业资源丰富,可以做鱼干、虾酱这些重盐耐储存的腌制产品。
东临黄海,可以煮盐,芦苇众多,能发展编织手工业,其他草木资源丰富,还能造纸发展教育业。】
韩信点头:“淮阴位置重要,是大秦重要之地,如果以后能产盐,做耐储存的渔业腌制品,可以供给军需。”
听得头脑发热的白仲乙想给韩信来个头槌,这是军需和战略要地的事吗,这可是关乎他们淮阴县百年发展的大计!
作为淮阴本地人,白仲乙跟着太子这些天,也重新看了一遍淮阴上下,到现在,听了太子对淮阴县的规划,他可太明白这都代表什么意思了。
别的不说,作为县丞,他是见过纸张的,放在县里珍贵无比的纸张,白纸就那么些,如果他们淮阴县也能自己造纸了,可想而知未来淮阴上下的学风该是何等鼎盛!
但是现在是太子和韩信说话,韩信也算是太子侍读,身份比他这个小小县丞高,他纵使抓心挠肝,为家乡的未来紧张不已,也只能双手抓紧船桨,在后面忐忑紧张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