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秦还是离他们现在太久远了,两千年的时间,不知道现在史书上的东西是不是被篡改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没有记录下来。
不过毫无疑问,大秦统一前期的神秘,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了。
这一年,落星城附近所有受到下雨的区域,均粮食作物长势良好,无病无灾,使用千年的耕地土壤经检测,所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周围土地高。
之后连续三年,落星城附近耕地都粮食产量较高。
1957年,给落星城修铁路的时候,又挖到了秦朝的废弃工坊的遗址,里面还有当时匠人未完成的雕刻石碑。
好消息,是有字的。
更好的消息,是跟着秦始皇和秦皇帝小白一起来观星的官员们写的文章,有详细记载这事的起因和结尾。
史书记载,就是:大秦十年,东郡降天星,其星大如华盖,七色交辉,状若莲华,光照百里。始皇与太子率众观之,皆骇然称异。乃诏于其地筑城,名曰,以纪天瑞焉。
然而根据挖出来的好几篇不同优秀文章的内容分析,是因为阴阳家的人借口“荧惑守星”,试图让大秦上下修德,惹来了太子小白的不满,他特意请求始皇帝,带着文武百官过来观星。
出发点有二:一,阴阳家说天象与王朝气运挂钩,那之前荧惑守星,现在有天降落星,是福还是祸;二,就是太史局的人都没观测到这么大一颗天星,业务能力不如他一个太子,有什么脸在这说话。
所以夸耀天星和大秦福德的文章里,还有不少夸耀太子观天象,和天下的能力,剩下的都是踩阴阳家的。
关于他们正在使用的大秦天星,所有人终于有了解答,但是不解的问题又多了。
所有太史局专业人员都没看到的天星,太子小白他怎么观测到的呢?
他还能提前计算好时间,带着大家一起过来看……难不成,他真的是个天文学天才? 在用上大秦遗产的时候,历史学的研究重心,也不可避免的偏向大秦。
研究王侯将相的历史,必须得辩证得看,得正视他们的功绩,对这片土地的贡献,也得看到在他们下面那些毫无发声渠道的群众。
作为封建帝王里,一直都被统治者和官僚阶级挂起来吹捧的那一个,秦皇帝嬴小白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
好吧,不严谨,应该是只有起,没有伏。
史书记载,他出生就是大白天和一颗天星一起降世,五岁大秦一统,他被封为太子,一介幼童就能参与政事。
制定礼仪,搞统一,定新字变新法,都是秦始皇和李斯主导,但太子小白也都深度参与的事。
史书上的记载不明显,但看过李斯的泰山祭文,就能知道泰山封禅这事,都是太子拉着赵高一力完成。
秦皇帝一生的故事很多,最出名的,当属“韩信泰山遇恩主”的故事了,从此中国军事史上都多出一个奇迹。
而同时期,太子少年时代最出名的,就是被韩信请回淮阴,然后淮阴从此得到了大秦资源倾斜,几十年后,真的成了大秦东南粮仓。
淮阴之富,从秦开始,也就是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时移世易,黄河又改道了,导致淮阴后面的地位略有下降,但现在也依然是农业大市。
后面就是巡视全国,到一个地方就查上查下搞建设,但又因为天下初定,所以建设也只能慢慢来,都是给地方定长期建设计划,让他们慢慢建。
再后面,就是突然始皇帝退位,太子成了秦皇帝,重点放在给大秦培养人才,搞教育立学宫。
教育搞一搞,时不时再出去巡视天下,又去泰山封大秦功勋,就这么过了几十年,内部又开始有骄奢淫逸的苗头了,就立刻换了贾谊做丞相,重新针对土地还有盐铁进行新一轮清查,紧了几年再换上新丞相有让天下松一松。
当然,史书记载,这是秦皇帝“一张一弛,治国有度”。
他的仁政很多,还有衡量完天下田地后,对天下税收的平衡征收,宫廷制度的改革,终身制的宫廷女性改为有限时间的雇佣制,内监人选也放严标准只挑选天生残疾者……
他漂亮的皇帝履历里,难得能被人拿出来说道的,大概就是他到了年纪也不娶妻,还有就是分明身体够好,却在69的时候就退位去修道。
亲爹秦始皇也是这个年纪退休,但是他退休后,还一直坐镇咸阳宫,帮着外出的儿子打理天下朝政的,换了嬴小白自己,退位后是放手不管事,修道务农去了。
虽然农桑也是国之根基,但是不少大秦后面的王朝士大夫都认为他这就是老来懈怠,丢下自己皇帝的责任不管了,早退也算是秦皇帝难得为人诟病的点。
如果史书没有漏缺,大秦前期是真的没什么农民起义,而不是起义被官方删除了的话,那秦皇帝那时的大秦,真能算是比较安稳的盛世了。
因为某些还不能对外公布的原因,对秦皇帝的历史研究一直是大热话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