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建国之后,国家在那大力发展教育,收集整理所有的古籍,终南山的道观那边也参与进来,捐出来的。
这本《太上金阙玉格别藏》搭配《秦书》,让我们对大秦历史的探索直接往上迈了好几个台阶。
说回张良,你只看前一本书,似乎是又有哪个同僚让他生气,遇上了什么蠢笨恶人,你只有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看,你才能从史书里看见张良都干了什么。
我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他在《太上金阙玉格别藏》里,吐槽东边胡人南下,让他在燕北的家族也被创,为了支援大秦,张家还主动拿出钱财,拉上燕北其他家族一起出钱出人,协助大秦修长城。
很多营销号拿这个说事,夸2000多年前的张良和张家怎么怎么爱大秦,愣是把史书明文记录的事都全都写成了张良和张家的功劳。
但事实情况,是大秦本来也没想光自己出钱,这些家族如果不配合,按照秦始皇那会儿丞相李斯的个性,绝对会被记录在案,以后再折腾。
书里张良只说家里遭受点损失,并没有说损失多少,但是你在看史书上的历史,过了几年后,派去辽东的将军项籍,是他举荐的。
13楼:楼上的你也有点阴谋论了吧,大秦本来就有对周边长久稳定的计划,别的不提,这秦皇帝那个人,从出生开始,连他爹都没能管住他,能是被张良两句话就说动,这也太好笑了。
14楼:但是张良真的不是什么白莲花受气包哦,他小心眼还有仇必报的事不少。
如果说不属于秦朝老臣,纯粹只属于时间管理大师嫡系的,应该是张良,墨家十二子,再就是陈平。
张良和陈平都是学黄老的,一个天龙人,直接走关系来的咸阳,完全不需要找机会;一个出身寒微,能读书那都是家里使劲供,还得去靠人给人家办葬礼糊口,这俩人关系一般太正常了。
张良自己日记里吐槽陈平“媚上”,但哪个做员工的不舔老板?更别说老板是皇帝了!韩信和项籍这俩,一个没情商,一个不看人脸色,他俩都知道对别人可以傲气,对小白得捧着。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良自己对小白也不遑多让,但就因为张良在大秦14年,操持皇帝登基典礼的时候,说了一句“子平素来媚上”,被跟着记录的礼官和史官一听,从此这个帽子就牢牢的戴在了陈平的头上。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影视剧和小说,陈平都很谄媚那个永远无法有真人形象的皇帝,张良功不可没。
而且别看张良嘴上说着太子有了新人忘了旧人,但事实上他这个旧人一直都跟着太子,反而新人陈平在太原被放养了好几年才又去到太子身边。
15楼:不对呀,我们这不是讨论谁是小白最爱的丞相吗?咋突然开始扒起张良这个芝麻黑心包来了?
16楼:有道理,那我就站张良是小白最爱的丞相。
青梅竹马吊打韩信,关系那是公主亲自牵线,张良家族世代都是韩国臣子,小白母亲就是韩国公主。
能比张良还亲近的,也就只有小白的兄弟们,甚至小白的兄弟们都不能一直跟着小白在一起,张良却能在小白30岁之前基本都跟在他身边,这个亲近程度。是很是罕见的。
论能力,我们子房不用说,比韩信这个半吊子丞相的可好多了。
综上所述,我投张良一票。
17楼:你可拉倒吧,也就是会投胎出生好的天龙人一个,但凡每次谁要说秦皇帝最宠爱张良,我都要问问你们怎么看的李由和韩信。
很明显,是秦皇帝登基之后,为了压制住张良和他背后的六国贵族,哪怕知道张良心心念念要做大秦丞相,秦皇帝还点了李由出来,一起分担大秦丞相这个职位。
他作为韩国王女所生的孩子,身份天然就与六国很亲近。
张良家里世代相韩,是典型六国老牌贵族,你要是真想让张良做丞相,章邯退下去之后,秦皇帝选自己人为什么不直接选他,反而是选了萧何,还让萧何干了那么多年?
后面选他了,也要抬出来一个李斯的儿子李由,并且这两个人还互相看不顺眼,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顺带一提,你们对秦皇帝嬴小白也是有一些太离谱的二创刻板印象。
他真不是那种小时候被宠大的天才乖宝,成长路径对得上,但本人人设和你们的人设天差地别。
怜爱子民悲悯百姓是真的,好奇心旺盛,爱钻研科学,爱艺术,爱做手工,爱种田也是真的。
但,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纯洁无瑕圣父白莲花。
有事儿他是自己真上,而不是等着周围一堆人帮他解决。
影视剧那是因为不能拍他,就只能拍他身边的臣子,所以好像每次出什么事情都是谁谁解决的,最后小白就乐呵呵的封赏。
你就看他能任命项籍去辽东,哪怕有臣子参了项籍他也先不管,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个善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