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说别的了,请你想想杀他的后果。这可是名声在大汉远扬,学生数不清的名士,你真的不能杀啊。
被蔡邕劝阻的董卓也冷静下来,知道这人今天他是杀不了,但是废立皇帝这事他一定要干,于是他掏出预案,以何太后逼死董太后大不孝为由,要让何太后与刘辩下来。
这个理由,百官一时之间无人反对,哪怕何太后在上头惊惧谩骂,他们也没有提出反对。
废帝之事已成定局,外头却传来骚动,却是九岁的刘协要闯入殿中。
看在他是自己选中新帝的份上,董卓很宽仁地让侍卫放行。
却见刘协仍旧守礼地脱鞋上殿,从衣袖之中拿出一卷金泥封检的玄色诏书来。
他双手捧起诏书,抬头看了一眼兄长刘辩,二人眼神对上,具是闪过一抹坚定之色。
随后他在宫室之内大声道:“我汉之国主,父皇早有遗诏。此乃中平六年四月丙辰,先帝于嘉德殿所立遗诏!”
殿内所有人都抬起头,各色含义的目光看向了刘协。
刘协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当着所有官员的面,展开了诏书,张口诵念。
“朕以不德,承嗣鸿业,遭家不造,痼疾弥留。皇长子辩柔仁少断,少子协聪颖而冲幼,惟皇二子皓类朕少时,宜承大统。
太傅袁隗敦素忠亮,执金吾丁原秉心公直,宗正刘虞掌宗室谱牒,尚书蔡邕录诏副藏兰台,卢植晋升为卫尉,护佑新君。
——中平六年四月丙辰 皇帝亲书。”
刘协带来的这封诏书,给崇德殿内百官感受,无异于是黄河突发大水,冲到了宫室之中。
因为何进和宦官的斗争都太过剧烈,刘宏又是病死的,加上刘协这个养在董太后跟前的幼子成天被何皇后针对,让洛阳上下都快忘了,先帝曾经赞誉最多的,是他的二子——秦王刘皓。
先帝刘宏儿子不多,何皇后生的刘辩,吴美人生的刘皓,王美人生的刘协。
刘宏宠爱王美人,何皇后看王美人格外不喜,看吴美人也不遑多让。只是吴美人是病死的,王美人是她动手搞死的。
《诗经》说月出皓兮,指月洁白明亮,看名字也能看出刘宏对这儿子的喜欢。
出生以后的刘皓,比刘辩和聪慧的刘协都要聪慧地多,早早就让刘宏为他取字小白,一度让刘宏想立他为太子,但因为何皇后与何进,他一直没能成功。
在展露了自己的聪明后,刘皓自然也就遭受了不少针对,在百官看来,应该是刘宏和何进达成了什么交易,光和七年,五岁的皇二子刘皓被册封为秦王,去长安就藩。
虽然这事朝野也很震动,但很快,就有了席卷全国的黄巾之变,朝廷也无人关注去了长安的秦王。
后面皇帝身体越来越差,何进和宦官们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几年之内,皇帝也对长安那边不闻不问,加上何进身死,几天之内发生了这么多的事,让大家都快遗忘了,先帝的儿子,不止有在洛阳的这两个。
从刘协拿出诏书,并且诵读之后,整个崇德殿的气氛就微妙起来。
先说董卓,他进京是打着受大将军何进密召入京诛宦官的名头,入城时高举清君侧旗号,要铲除张让等十常侍祸国之徒。
无论他现在废立皇帝这事干的有多嚣张,都勉强可以有个合法性在。
但是现在,先帝刘宏的诏书在此,皇帝的人选他早就定下,并且也给新帝留了辅政的人选。
可能是怕出一个霍光,所以没有明文说是顾命大臣。
但没有明说,但只要是遗诏上出现的人,想要更进一步,自然也会选择拥立这封遗诏。
那董卓的地位一下就尴尬起来,因为他什么合法性全都荡然无存,并且他杀了先帝遗诏上点名“秉心公直”的丁原。
一直就和刘宏两看相厌的卢植也没想到,刘宏临死前居然会点自己做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警卫,让他拿着北宫的兵权保护新君。
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就对卢植既用又防,给卢植的官位调动很是频繁,死之前倒是最后下了决定,给了卢植最后的信任。
被先帝说敦素忠亮的太傅袁隗,想着今日董卓盛气凌人的态度,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而宗正刘虞,是这封遗诏上,除了丁原,唯二不在的人。
他在幽州平乱。
他也没有想到,已经死了的刘宏,这个生前对他不奉诏都毫无办法的皇帝,居然还能摆了朝廷百官一道。
如果自己没有入京,怕是在洛阳的纷乱结束之后,刘协也会拿出这份遗诏,让洛阳已经分出高低的势力再次缠斗起来。
再没有了片刻之前的志得意满,此刻的董卓,心凉到不行,,他几乎已经想到了,这封遗诏被刘协请出来之后,自己会有什么下场。
无诏擅权妄图废立皇帝,行矫诏之事,斩杀先帝遗诏点名的辅政大臣丁原……
他董卓,还有整个家族,都会死在洛阳。
洛阳的水,整个大汉高层的缠斗,远比董卓想的还要复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