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的确做不了君主,刘协年幼身后也没有势力,刘皓更是五岁之后就没在洛阳,母族在江东鞭长莫及。
他能担起大汉吗?
还有自己。
卢植怎么也没想到,刘宏的遗诏里,居然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了上去,还是提到的人里,唯一有职位变动的那个。
一生反复无常的他,最后选择让卢植领兵,护卫新君。
遗诏的这条文字,让卢植又是震动,又是好笑。他是当世大儒,又是尚书,对刘宏的字迹太熟悉了,完全都能透过字迹,窥到刘宏写这条时的不甘。
卢植依然不认为刘宏是个合格的大汉皇帝,但是往事已去,他需要想想该如何面对未来了。
比如说,自己这个卫尉,在洛阳兵力尽数被董卓掌握的情况下,如何想办法弄到一支军队,把官职做实。
掌管一部分禁军的原典军校尉曹操,他爹曹嵩与董卓是旧相识,目前正处于被董卓拉拢中,任骁骑校尉。
他一想起何进的死,悲叹之余也是火大。
曹操早劝了何进,不要召董卓入京,少量亲信突袭宦官,杀人快准狠一些就可以了。
何进偏偏不听。
现在好了,先是何进自己身死,后是张让等人挟持洛阳仅剩的两个汉室后裔出逃,好巧不巧,董卓真来了,并且还不走了。
正是一腔热血报大汉的年纪,曹操也为大汉的颓势心痛到不行。
袁绍都还在,他就暂时还待在洛阳,准备看看时局,结果就也跟着一起知道了个大消息。
大事,董卓要废刘辩,立刘协;更大的事,先帝早有遗诏,里头的人选是刘皓,还指名了不少大臣来辅佐。
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天下共逐之的乱臣贼子,董卓也只能废刘辩,迎刘皓。
曹操思考一番,认为接下来洛阳的局势还会有很大变化,董卓是有兵,但他也只有兵。
还是继续留在洛阳观望吧。
不同于风起云涌的洛阳,长安还算和平。
长安离洛阳不远,比起幽州、江东,这边得到的消息还算快速。
自黄巾之乱起,这些年洛阳越发事多,长安并不怎么出头,但京兆尹韦端也会时时关注洛阳的动向。
他出身京兆杜陵韦氏,家里自西汉时起,便是关中望族。
中平二年,皇帝把二子封为秦王还让他就藩长安,很是引起了一波震动。
只是别人会因为洛阳的一堆事情忘记此事,就在长安的本地人,可一点都不会忘记。
八月二十八日,董卓率西凉军南下,强入洛阳,九月三日,长安这边也得知了消息。
韦端揣着信件,噌的一下就站起,赶紧要去找秦王。
进门的京兆功曹杜畿撞上了韦端,赶紧也问道:“洛阳那边出什么事了?”
韦端把信给他,大步走上前:“你自己看。秦王今日在何处?”
眼睛快速在黄纸上扫过,杜畿也大惊失色:“董卓此人,狼子野心!”
此时的他们只收到这条消息,并不知道几日之后,董卓还要废立皇帝。
韦端沉着脸,回想着自己所知道的消息,“董卓在凉州就与羌人关系甚密,颇有侠义之名,破过胡人,也去冀州剿灭黄巾。去年,朝廷就要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今年春二月,先帝病重,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兵交给皇甫嵩,他依旧不肯受命……”
二十六的杜畿平时足够沉着冷静,看看着手里的情报,他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何进到底干什么,他到底为什么要把张让这些人全都杀了!还要召董卓此人进京?”
这些年洛阳的争斗,天下皆知。
本来何进就是稳赢的局面,先帝身体不好,刘辩登基,他这大将军直接就能代替年幼的皇帝摄政,那些宦官一个个慢慢收拾不就是了,到底为什么要如此急切地把人杀了?
而且他要杀也杀的不利索,反被宦官直接解决。
虽然他这个大将军也没什么兵,手里的北军、西园军不是在宦官,就是在士族手里,但是妄想借西凉精锐。召董卓进京,简直是蠢的不能再蠢了!
韦端沉声道:“有人教唆了他。”
他自己想象一下。他如果在洛阳,作为士族,肯定也是希望何进这个外戚去和那些宦官好好拼一拼的。
“天下要乱了,秦王需要早做准备。”
等他们找到秦王之时,十一岁的秦王正在带着长安百姓,在田垄之间穿梭,用他画图制作来的机器,几人合力一起操作,迅速完成收割。
现在天气还热,入了九月,他们要开始秋收,秋收完还要晒粮,晒粮之后,播种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
比起大汉其他地方,长安这些年是真的还算可以了,也没个什么天灾人祸,灵帝也不知道是真忘了还是刻意为之,从不过问长安这里的情况。
秦王小白一开始来的时候,手里只有两千算不上精锐的士兵,不过几年时间,他靠着能养得起长安居民,让久不曾回归政治中心的长安城,已然彻底成为他的藩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