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艰苦度日的时候,嫡支却能在南阳、汝南这样的好地方任官,杜畿本人也是靠着家里最后一点家底,在家辛苦看书学习,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对继母的供养,举孝廉出仕。
比起嫡支杜氏,他一出道,只能有个县丞这样的微末小官。
小白找不出来杜畿会喜欢家族的理由,当然,这时候人家族观念集中,哪怕自己过得惨,但愿意维护家族也不稀奇。
听了小白的话,杜畿脸色隐隐有些生气,道:“杜畿此来,不为杜氏,而是为秦王。”
小白让人端碗水来给杜畿,:“愿闻先生高见。”
杜畿在胡凳上坐好,说:“自秦王就藩入长安以来,畿观之您所为,王侯之身却能俯首躬耕,与黎庶之民亦能谈笑风生。”
小白打断他:“长安既是我的封地,长安的百姓自然都是我的子民,黎庶之说,以后不要提了。”
杜畿脸上有些许笑意,抬手称是,继续说话。
“您虽年幼,却能审时度势,从洛阳离开。自己带领士兵与农人亲自耕种,为天下培育良种。秦王心中有匡扶大汉之志,是大汉之幸。”
小白点点桌子,催他说点有用的。
“世家势大,不然以陛下对您的宠爱,这些事您在洛阳就可以做了,何苦要您到长安来?”
这是真的,洛阳上下是没有一点小白能插手的空间,只能来地方自己打拼。
“你在长安治理领地,以图日后。长安旧贵甚多,虽韦、杜虽有高官,比不上现在名满天下的袁、杨、黄、荀,可在长安也盘踞多年。”
定位不一样,袁家那是全国政治巨头,门生故吏遍布大汉上下,但论对老家汝南的掌控力都比不过韦家;韦家是长安超级豪强,韦家出了长安,那是比不过袁家,但在长安,没人比他这个地头蛇更厉害。
小白:“你说说,有什么必要需要留着这些大汉蛀虫吗?”
他也不再掩饰,当着杜畿这位杜氏子弟面,直接把外面人人称赞的世家大族贬斥为蛀虫。
对大汉来说,这些家族当然是维持大汉稳定的重要支架,但支架试图夺舍中央,并且吸着大汉上下的血肉来壮大自己,于小白,已然是腐骨了,必须铲除。
杜畿微微一顿,这才开始他真正的劝谏。
“殿下不希望长安有良种,您会培育良种的事情外传,是您和陛下都希望世家染指插手此事;长安的消息没有传出去,也是关西京兆的世家不愿吸引关东那些人注意……”
他刘皓才来长安几年啊,小娃娃一个。在去年他预言中关中大风一事之前,京兆豪强世家又何曾把他放在眼里?
之所以配合他不把消息外传,无非是不想给他一个刘家人造势,不想关中现在有粮的消息传遍大汉,也不想天下黎庶都心向长安。
“您现在不过才只有长安一城的百姓,长安下面县城的百姓,您还没法管到他们。要想不让洛阳注意到这里,离不开杜氏、韦氏的支持。
弘农杨氏与韦氏素来交好,您羽翼不丰就围剿长安世家,并非良策。”
说这些劝谏的时候,杜畿都是发自真心的。
他能看得出来秦王对世家的不满,世家未必就没人看不出来。固然如秦王所说,世家对现在的大汉都是蛀虫了,但是现在就是不能动。
小白很难得地,脸上露出了一丝烦躁的神色:“他们太贪心了。”
都来这里几年了,他一开始也没想着把人一次性全得罪光,但是这些人实在是贪婪成性,不然他也不能仅仅在长安救个灾,长安的百姓就对他如此感恩戴德。
每每看他们衣衫褴褛都还朝他伏跪的模样,小白都很想杀人。
杜畿劝他:“您是大汉秦王,不可行黄巾之事。”
小白反问道:“我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天下世家,手里还拿捏着大汉子民。”杜畿不慌不乱,奇迹冷静地来劝小白,“您若行张角之事,天下世家与寒门借口平乱来清您,派出的,都是大汉子民。”
再说难听点,洛阳那帮人是真的会把你的行为和张角挂钩,直言刘家天下无德,开始屠戮宗室,要行王莽旧事。
你现在手里只有长安这点人,寒门和世家都被鼓动起来以后,直接来包围你,你就算能调动全长安的人,把长安贵族杀了个干净,也逃不过世家执掌朝廷的清缴。
况且你现在这些人,里面又有几个能拿出来独当一面的呢?
这不是杜畿在打击他,而是陈述事实。
“不如现在暂且蛰伏,示好韦、杜,通过他们联系弘农杨氏,拉拢杨彪。您先把关中杜陵和弘农之外的地尽收囊中,再图日后。”
小白眼神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小时候被杜家嫡支子弟欺负过?还是被压过举孝廉的名额?还是举孝廉也被拿走好官位?”
杜畿点头。
是的,他全都经历过。
小白眼神诡异地看了他一眼,刚想说他真是个倒霉蛋,但是想想那些举孝廉都没门路的寒门子弟,忽然也觉得他这情况也还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