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走李儒之后,门一关,小白就看向杜畿。
“会写檄文吗?”
杜畿谦虚道:“未曾写过,但可以一试。”
“殿下要召天下人讨董卓?”韦端也猜到了他想要干什么,“不如让臣来写,如何?”
一个董卓而已,带着手里的西凉军和并州军赖在洛阳,洛阳拿他没办法,只是因为手里没兵罢了。
当然,这种人占着洛阳,韦端也觉得不成体统,长安的这些年养起来的人口,他也舍不得就这么拉去战场,因此韦端也赞同号召天下一起诛董这事。
至于洛阳的官员,无所谓,反正没什么他们韦氏子弟,就是有,死一两个也不妨事,至于大批洛阳官员和士族子弟的,没人会觉得董卓会对他们动手。
那既然都想写,小白就让他们一起合作写吧。反正就一公告全大汉的公文,又不是什么要流传到后世的诗赋。
说到赋,他亲爹别的不说,写赋那确实是一把好手,文学能力还是不错的,喜欢的王美人也是文学素养很不错。
王美人的孩子,小白的弟弟刘协也不知道有没有遗传到父母的文学能力,反正这能力他大哥刘辩好像是没有的,也不知道刘辩现在精神状态还好不好,别的不说,他回宫以后,对弟弟真的不坏。
不过也是,这大汉都这样了,做皇帝一天天也还需要寻求人庇护,还得被人拿着幌子来盖章,这家业也是没什么好抢的,难兄难弟谁也别说谁。
思维正发散着,那边杜畿和韦端已经你一句我一句,把檄文写的七七八八了。
《奉天讨逆诏》就一个中心主题,董卓不臣叛逆。
先是说他不好好呆在并州,枉顾上意,跟着何进瞎搞,接着整个朝廷让他回并州去剿灭匈奴他也不去,以前的时候就抗灵帝的诏命,现在更是嚣张跋扈。
嘴上说自己是大汉忠臣,但是却把灵帝给新帝留的执金吾丁原给杀了,这都还是董卓的老上司呢。
无权揽政,擅自废立天子,纵兵劫掠洛阳,欺压百姓和官员……桩桩件件,都足以证明,这是个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绝世大畜生。
诸君世食汉禄,岂可坐视?凡我汉臣,当戮力同心,共诛国贼。州郡义兵,勿问寡众,皆可传檄而定。汉祚未终,逆贼必戮,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小白把这些全都看完,要求道:“再写写他的出身。”
用他曾经最郁郁不得志的原因,来激怒他。
杜畿了然,很听安排地再把董卓出身加上。
这也很好骂,直接就说他出身西凉胡羌之地,勾结胡羌,都是夷狄之流,不知诗书礼易,鄙陋不堪……
韦端虽然也觉得这骂的没啥问题,但莫名有些犹豫:“这么说会不会……”
杜畿停住笔峰,“有何不妥吗?”
“没有不妥。”韦端想了想,还是觉得这说的都是实话,没什么大问题。
讨逆的诏书一下,这事足够让董卓生气的,还在乎这一两句蛐蛐他出身的话吗。
诏书杜畿写完,又让人誊抄数份,要发去关东诸郡。
这些年在长安,他们也是又在做各种准备的,养一些兵马出去送信,不足为奇。
出去之前,盖勋来告诉他们,说长安东边,李蒙还有两千士兵守着没走,他已经把东边城门都闭起来了。
就是两千人来这里,没有补给,怕他们对长安东边的城外百姓,甚至弘农县进行劫掠。
小白也觉得这确实是个隐患。
“盖将军,他们就烦劳您先盯着,如若他们有异动,您可随时率军前去剿匪。
要是有活着的降兵,人也别杀了,带回来,种了几年田,长安的河道也需要人疏通了。”
盖勋一脸严肃地答应,眼睛里却隐有笑意。
这些年,长安还是有事无事就遭遇西北羌乱,但自秦王来此之后,至少盖勋无需为粮草担忧。
看着眼前还没开始蹿高的秦王,他也算是能理解,为何几年前,灵帝就敢把孩子丢到长安这种地方来。
长安去洛阳的潼关过不去,也还可以走东南线路,出长安,经蓝田、商洛、南阳、伊阙关到洛阳。
于是当洛阳城飞散着黄色薄纸的时候,正经的信使,带着正经的檄文,出发前往了关东诸郡。
夏季没什么风,但有人纵马在城里飞洒纸张,径直冲出了城。纸张珍贵,有人捡到了纸张,识字的无不色变,不识字的捡了它,想看看能不能拿来换点什么东西。
很快,这东西就往上传到了洛阳百官手中,只是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这是长安传来的诏令。
一些人压根没觉得这是长安那边传出来的,因为要传也得是传给朝廷,没见过这种在大街上丢的。
但是纸张珍贵,哪怕是普通的黄纸,那也不是能随意在大街上丢的。
所以他们认为,一定是有洛阳内部的人在暗中搞鬼,想要激怒董卓与长安那边的关系。
尤其是号召天下汉臣一起来京讨董,长安那边显然是有和他们洛阳打擂台的态势,肯定不会引得外力入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