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白料想的没太大差别。也是,大汉贫瘠的土地不少,年年都会在不同地方有各种灾祸,要是涿郡这种不算富庶的地方能安定富饶,治理这里的人小白都可以直接提拔上来做九卿了。
他看向这个二十九岁的“大侄子”,邀请道:“玄德不如先在我这里住下,同我讲讲你这一路而来的见闻。”
这大好事,刘备自然是愿意的。
他就暂住城外秦王宫,发现秦王这里每日都来去匆匆,刘信进进出出,不是忙着递送公务,就是来操持登基事宜。
宗正刘虞的加入,让正在操持皇帝继位的官员们更上心了几分,忙的热火朝天。
而刘备看见秦王也整日忙碌,除了忙活公文,他有空就带着刘辩、刘协还有新加入的刘备亲下田垄,视察这里田地作物的情况,回来了还要给两个兄弟布置作业,两兄弟也有自己的一块田,是需要他们亲自干的。
对于从董卓手里逃出生天的他们俩来说,只要能正常活着,种个地那都不是什么,一点心嫌弃都没有。
而跟着秦王的这些天,刘备才知道秦王说自己“农为本、民为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长安的田,秦王拥有的数量一点都不小,百姓种他的田,工具他出,种植方式也是他教,还有各种不同的沤肥小厂。
这种情况下,田地的产出,大半都是百姓的,秦王自己只拿两成的产出,也难怪百姓种田都种的起劲。
而且无人知道,秦王田地里的百姓,是都需要强制学习的,学文字,也学种植、沤肥的技术。学的好的,就能脱颖而出,从庶民摇身一变,进入司农寺,成为指导农业种植的小吏。
据刘备所知,已经有一部分司农寺的小吏都被派往洛阳协助洛阳百姓耕种了,想来那里以后也能发展司农寺,更不要提秦王这些质量稳定,比外面产量至少高个1/3的良种了。
综合下来这么一看,再把内容这么一捋,刘备眼睛迸发出光亮。
秦王,这是针对地方豪族来下死手啊!
如果天下百姓都知道,未来皇帝治下的长安和洛阳能有如此良种,并且田租低到这个份上,活不下去的百姓会当然会往能活下去的地方来。
且不提人就是一切,地方豪族们肯定也想要良种,也不愿让自己人才流失,司农寺又在慢慢往外扩张,长此以往,地方豪族不是要跟着降低田租,就是得为了良种听朝廷的。
只要秦王登基以后,他还能一直握有良种,坐稳关中关西,大势已成,整合大汉早晚的事。
只需要看刘备每天起早睡晚,每天都积极跟在刘信身边忙活,一看到小白下田自己也快速跟上,小白就知道这真有点能力的大侄子是看出点什么了。
于是登基前两天,他也不含糊,直接问道:“长安京兆尹、洛阳京兆尹,豫州牧,你意在何方?”
长安京兆尹,天子脚下,虽然这里已经都被小白整合完毕,刘备进来就是照本宣科做事,但这个位置显然代表是天子嫡系。
后面小白要重新建太学,以后天下士人和各个经学世家门也有的闹腾,这里未来治安问题不可小觑。
洛阳京兆尹,现在洛阳十室九空,有钱有权的都来了长安,去那里就是恢复民生,替换杜畿回来,但位置重要,也能算是天子恩宠的表现。
豫州,一州之地的地方长官,去了那里,离权力中心长安远了很多,而且一去至少三几年,得抓民生,还得给小白看好地方豪族,并且最重要的洛阳也不归他管,难度系数很高。
但要是能干的漂亮,以后回来也能直接进大汉权力中心。
在刘备选了豫州牧,并表示会为了汉室肝脑涂地好好干活后,小白也差不多到了要登基的时候。
有孙坚守着洛阳,那里原本宗庙里的很多东西也都被孙坚搬来了长安,登基继位仪式正常进行。
索然无味的登基仪式没什么好说的,要说有什么,就是他得压制住某个不可言说存在蠢蠢欲动的玩乐之心。
他能感受到那家伙是真的很想搞些什么,但是,不可以。
这是谶纬遍地的东汉,别管搞什么异象,有人解读是祥瑞,那就有人解读是灾祸。
我是可以拿最高解释权,但是很累,还是直接把谶纬都摁死吧。
所以!别搞!
什么都别搞!
冰晶不允许,雷霆雨露不允许,大雾彩虹不允许,什么天女散花、海市蜃楼、替身使者,统统不允许!
就老老实实大晴天,最多给我划拉两片云遮着太阳,吹点凉风别让我热着就好,听见没有!
正想大显神威,显摆自己审美的不可言说存在委屈巴巴,给他拉来了两片云遮遮太阳,又给吹了点凉风。
高举的小手袖子翻飞,直接糊到小白脸上,算是祂的一点小报复。
小白:“……”
在长安住了多年的人这会儿都拢了拢衣袖;这才七月底呢,往年这时候,长安吹凉风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