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卢植没体会到皇帝的言下之意,他只以为,这是年幼的皇帝在给他一个臣子做保证。
保证他不会和灵帝一样昏聩、荒淫,任用宦官外戚,无视贤臣的劝谏。
皇帝,在和臣子的他,立下自己会成为一个大汉明君的保证。
深受儒家君臣伦理影响的卢植,被皇帝这番保证冲昏了头脑。
也没有完全冲昏的卢植:“陛下,此言当真?”
小白:“君无戏言。”
于是卢植走了,走之前还带走了一些刊印出来的太学学前教材。
第二天,杨修照例入了集贤楼,卢植也来了。
看见卢植,在外面从来都是仗着才华傲视群雄的杨修,恭恭敬敬请人进去。
“卢公请进,只是,陛下不在修这儿。”
他在思考,卢植这一脸严肃的表情,到底是和皇帝有没有谈拢啊,不会是来他这里砸场子的吧?
他辩卢植……要试吗?
虽然压力很大,但杨修还真有些蠢蠢欲动。
卢植双手垂落,走入楼中,杨修请他上楼,他摆手拒绝,“不必了,一楼即可。”
杨修于是让人搬来胡桌胡凳,请他坐下。
坐下的卢植扫了眼集贤楼的众多士人,问道:“今中兴二年乞巧前日, 不过两月,陛下便要广开贤路,为大汉选取英才。
尔等皆是从何而来,又有何才?”
来自名满天下卢植的询问,霎时间,整个集贤楼都沸腾起来。
杨修是现在公认的大汉天才没错,但他可和卢植没得比,卢植那可是早就名扬天下,并且气节传四海,对上董卓都坚挺不屈的人。
一听见卢植问他们籍贯能力,楼里的人,别管士族寒门,各个都站起来,争先恐后回答。
还是杨修见状,站起来主持,按照今日来楼里的先后安排大家介绍,这才免了集贤楼出现什么不好的混乱场景。
卢植听完了这集贤楼里士人的自我介绍,记下了这些人的籍贯和自吹的才能,开始引用《春秋》,借齐桓公用管仲的历史,申明了大汉天子要广纳贤才匡扶社稷的决心,又好生安慰他们,寒门子弟亦可安邦定国。
接着,他开始指责宦官卖官鬻爵,唯财举荐的不公,还有天下不少寒门子弟求学无门的现实。
“老夫曾在缑氏山、涿郡讲学,深感天下有才者,甚多;有学上者,甚少。尔等来长安,皆有报效大汉之心,可还有求学之心?”
他话音落下,就有士人俯身一拜:“求学和报效大汉,皆有之!”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皆是附身拜下。
卢植的讲学正式开始,杨修痛失主场,但是他却毫不在意,并且眉头舒展。
很好,陛下成功地把卢植笼络过来,他父亲和蔡伯父都不用担心和卢植的决裂问题,他也不用想着和卢植打辩论了。
心情大好的杨修在卢植旁边做起了随侍,协助卢植完成教学任务,缺什么他立刻去调来,卢植向学生提问的时候,他就算对所有的问题都知道答案,也绝不插手。
在旁听的过程中,杨修有注意到,卢植已经改变的教学方式,就算是讲春秋,也不会在个别字句和儒家道德上过分深究,只是略讲史实就过了,反而是结合易,讲数学比较多些。
拥有政治敏感度的士人也不在少数,这些人也立刻明白,卢植在这次的改革风波之中,倒向了天子。
而卢植素来性格刚毅,他是不会拿讲学这种事情开玩笑,所以他讲学,避开什么,重视什么,就代表了太学后面考试的方向。
聪明人开始抓紧时间学习,更聪明的已经注意到卢植讲课的浅显易懂了。
对读书够多的人来说,卢植讲的内容实在不难,这当然不会是名满天下大儒的水平,只可能是他在为天子干活,为天子,广授寒门子弟。
杨修就是天子近臣,他之前设了这个集贤楼,是代表天子,彰显大汉纳才之心,以及痛斥现今的儒学,为他们要改的儒学先来正名。
他到底还是年纪太小了,纵使天才,自天下而来的贤才不会去追问他天子心意,更不会弯腰,找杨修求学。
他们是奔着求学或者出仕的心思,这才来长安的,要是拜杨修为师,巴结人的名声传出去,以后在大汉官场不用混了。
现在来了卢植,可就不一样了。
这些过去没有教育资源的士子开始抓住机会,疯狂学习中。看他们这么认真的样子,杨修在思考,要不要把“集贤楼”,改成“求学楼”算了。
很快,今天卢植没有去逮天子,反而在杨修的集贤楼开始讲学的事,传遍了整个长安。
已经快把太学经书教材都整理好的蔡邕和杨彪对视一眼,纷纷决定再加把劲,三天之内,就把他们定的新教材上交给皇帝。
既然卢植现在是他们自己人了,那大家就是互相竞争的同僚了。
以后杨彪是太学祭酒,卢植和蔡邕都是经学博士,卢植现在就在长安先给人开课上基础学习班,未来进太学的学子,不知道多少人会感念他今天的授课情谊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