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开始启蒙,并且学习也没有什么压力的曹丕用力点头,还不知道自己以后会经受什么鸡娃教育。
宴会结束之后,并未大醉的曹操送走其他客人,只邀请自己亲信去书房。
“明日开始就清点东郡粮草,整兵讨伐袁贼。”
没有全醉,但也有些小醉的曹氏族人和夏侯氏:啊?今天不是还只是在为大侄儿庆祝吗,怎么突然就要发兵了?
还有,讨伐谁?袁贼?哪个袁?袁术还是袁绍?
曹操重重一点头:“袁绍和袁术。”
很快,冀州牧袁绍再一次起兵的消息传遍关东和关西。
袁绍高举“尊经复古,罢黜邪说”的大旗,指责皇帝以考试选拔太学学子进而选官的政策是“废察举、坏圣道”,违背汉家祖制,让天下士人离心,汉室倾颓。
他还指责皇帝以吏为师,效暴秦之政。身边的杜畿、韦端皆是蛊惑圣听的奸臣,卢植、杨彪、蔡邕也都是背弃儒门的叛徒。
皇帝年幼,被寒门宵小裹挟,号召诸侯联军入长安正本清源。
好消息也有,郑玄不爽长安是不爽学术和儒门正统,不是反朝廷,坚决拒绝了袁绍的邀请,直接回家去了,让他长安的朋友们狠狠松了口气。
看着袁绍的那边号召天下士族联盟的文章,小白都难得看笑了。
“德祖,回头你把这玩意儿让太傅拿去太学,命太学学生们好好研读一番,虽然内容颠倒黑白,但是行文写的是真的流畅。
给太学学生们的新作业,可以学学这个,交篇文章上来。”
杨修看了眼面前的帛书,嫌弃道:“陛下,就这,也配让太学学生们学?”
行文也就流畅,用典虽多,但是也没见到什么很振奋人心的突出片段。就这,杨修一天能写三篇不重样的。
荀彧主动把帛书叠好,递给杨修,“陛下的意思,是让太学带头,稳定长安民心。”
去年才稳定下来的大汉新政权,就又要经历地方叛乱,难免人心不稳。
这时候太学带头,把联军当个笑话来看,完全不担心联军的威势,对稳定长安有很大作用。
其实小白只是想着给顺手给太学学生加个功课来着,因为他看这篇文章觉得还可以,并且难得搞笑。
但既然荀彧都这么给自己找好台阶了,小白就也不打荀彧的脸了。
又是自己做好老板的一天呢!
这么想着的小白拿出一个木骰子,看向自己的三位年轻近臣。
“伯侯、文若,德祖,选个数字吧,朕摇中的人,就替朕写一篇檄文。”
杨修蹭的站起来:“陛下,不用摇了,臣来!”
《告天下邪儒书》都写了,区区一篇讨伐袁绍的檄文算什么。
杜畿和荀彧看杨修这么想上,纷纷对着皇帝一抬手,把这机会让给了他。
他们俩只想做有实权,给大汉干实事的臣子,这种以文章出彩的虚名,就让杨修这孩子去玩吧。
于是杨修要了一大张纸,杜畿给他洗笔,荀彧给他磨墨,看着这小子一气呵成写檄文。
“夫国之兴衰,系于贤才;圣道之明晦,关乎士风。
今有袁氏者,四世居三公之位,一门怀不臣之心,外饰儒术,内藏奸邪,实乃汉室之巨蠹,天下之公敌!”
小白在旁边看着,不禁点头。
没错没错,都是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看看荀家,看看杨家,怎么就你们袁家这么不懂事,从上到下都是大汉反贼,躲在儒学的背后偷偷搞事的奸邪!
然后杨修仗着身份高,知道的多,开始深扒袁家到底都干了哪些事了,
“袁氏不臣,祸乱朝纲。董卓之祸,起于何进之谋,而成于袁绍之乱!袁绍此贼,避世为虚,实则终日教唆何进,私召边将入京,致使董卓乘隙篡权,天子蒙尘,洛阳焚毁……”
董卓这事,外人知道的信息有限,没人能比洛阳人和长安人更知道内情的了。
之前是袁家被董卓宰了,袁绍又反董卓反的够快,袁家勉强有个大义的名声。但现在他都主动反皇帝了,那朝廷也没必要给袁绍留面子。
袁绍的罪一大堆,袁术在地方也是迷信谶纬,天天想着造反谋逆。
早死的袁隗身为太傅,勾结董卓,软骨头一个,董卓废皇帝就是和袁家商量的!
杨修反正就是把袁家在灵帝这朝出了名的人都拖出来骂了个遍,顺便把卢植这个名人拉出来给大家看看,什么才是有骨气的儒生。
“袁氏一门,上不能安社稷,下不能抚黎民,唯以权术窃国,此乃大汉第一罪族!”
扒开袁家躲在董卓这个着名罪人身后的大罪之后,杨修继续开扒袁绍这混蛋的罪。
“士族壅蔽,嫉贤妒能。天下士人,本应以才德报国,然今之所谓“名门”,皆如袁氏——高谈仁义,实则无能!终日诵《诗》《书》,而不知民生疾苦;空论《春秋》,而不晓兵农实务……”
这里骂袁家是次要,主要重点是说士族垄断仕途,阻塞贤路,察举之制,已成私相授受之具。寒门子弟纵有管仲之才,亦因无“名士”举荐,终老田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