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到檄文,心想这天下目前算是找不出比杨修还出名的天才,然后他高高兴兴地写了一首《讨袁贼诗》,连着这首诗和檄文一起在东郡大规模宣传,还特意派人送去给袁绍。
看见檄文的袁绍怒不可遏。
他一向以家世为傲,如今汝南袁氏却被朝廷直接贬为反贼,过去家族的荣耀全都被朝廷否定,这如何不叫他恼怒?
小白坐在长安等着前线捷报,前线也确实战况还不错。这里吕布带兵突袭袁营,那里刘备去收拾要响应袁家的地方豪强,还有曹操一边打袁绍一边在东郡内部收拾不安分的豪强。
南边孙坚直接和儿子孙策配合,去扬州收拾袁术,得亏吴景也想作为外戚军功封侯,该出力的时候也绝不含糊,江东有心思不对的士族,他借机直接开干。
荆州的刘表有些小心思,但是北边有孙坚,东南又是吴景、孙策、吴奋,都对他虎视眈眈,刘表仔细思考了一番自己的身份,可是宗室子弟啊,就算不响应皇帝,也不能跟在袁绍背后瞎混啊!
他自己不懂事,那就看看幽州那边的刘虞,人家都不掺和这些事,同为宗室,他自然也不应该掺和。
于是有点小心思的刘表就这么暂且观望中,并且思来想去,趁着现在是站队的大好时机,把自己的儿子刘琦送往长安。
都是宗室子弟,自己的儿子也要管皇帝叫一声皇叔,自己这时候愿意送儿子去长安,皇帝看在自己示好,以及大家都是自家人的份上,想来也能记住他一二。
盖勋把握着禁军牢牢把守关中,四周都有人在围挡,战火波及不到这里来。
凉州那边,黄甫嵩带着徐荣回去,两人跟回家也没太大区别,总之就是轻车熟路。不一样的是,除了平定胡羌,现在他们身上还带着垦荒的任务。
新春之时,皇帝亲自培育的种子就从长安送来了凉州,不多,给他们屯兵屯田用的。
皇甫嵩本身就是将门世家出身,父亲是雁门太守,叔叔是“凉州三明”之一,凉州这地方,他来是毫无门槛的,和当地大小士族都能说得上话,哪怕是韩遂和马腾,也会给他两份薄面。
之前董卓入洛阳,韩、马两边也有些龃龉,没想到他们还在小范围摩擦的时候,皇甫嵩就带着昔日董卓的部将徐荣来了凉州。
虽然面上说的是镇守边境,抵御胡羌,但作为大汉动乱的一份子,韩、马两边是又尊敬他,又提防他。
没办法,韩遂是叛军首领,马腾更是从汉官投敌变叛逆的。纵使皇甫嵩是来重点御胡,但是胡人御完了,不就要收拾他们这些叛军了?
不过皇甫嵩还真没心情收拾他们。
今年春天,皇甫嵩带着士兵在凉州开始屯田。
凉州以前也气候适宜,水草丰茂,是连接大汉和西域的必经之地。这几年气候和守城不好,加上各种战乱和民变,经济有些凋敝,种植较多的粮食作物,还是能耐得住干旱粟和麦类。
没有人想得到,从长安而来的皇甫嵩屯田,还真给他屯出点什么东西来了。
看着凉州本地别人的田地,在看看自己屯田里麦子和粟的长势,徐荣和皇甫嵩这两个有凉州生活经验的将领都是大吃一惊。
天知道,他们只是想着不能不给皇帝面子,所以才把皇帝给的种子种下,种之前并没有觉得会有多神异。
凉州这些年天寒的早,夏日又干旱多,天一热,庄稼就蔫头巴脑,哪里是他们现在屯田中的样子?
皇甫嵩和徐荣目前只想守好这片长安种子的屯田,次要工作才是抵御胡羌,韩遂和马腾这些叛乱份子,只要不主动惹事,他们都没想去管,一点劳动力都不想分散。
还有就是,徐荣是心有大汉的降将,皇甫嵩差点被儿子弄得晚节不保的名将,两个人又都不熟,皇甫嵩成为凉州牧,但凉州一部分兵权又在徐荣手里,两边平时一起干活,但又都提防对方。
所以面对长安今年的一系列大动作,还有袁绍的招揽,凉州这边保持缄默,生怕另一个人去告状了。
而益州那边,有野心,也有点能力的刘焉,并没有加入袁绍的联盟,也没想助力朝廷,而是切断益州和关中门户,冷眼旁观,以图后续。
小白翻阅着奏报,把这些人和事都记得一清二楚,明年可以拨给凉州的种子可以多加一些,益州完全不着急,让刘焉把那里再整合一番,过两年再动手。
继续看前线奏报。
吕布作为一员猛将,被小白放出去后,只在河内巡视,和人拍蚊子似的,解决那些南下作乱的匈奴人。
他也没有全灭了,而是老实听贾诩的,只灭贵族,剩下的匈奴兵分散安置。
现在让他去讨袁绍,在贾诩的计划治下,吕布只是时不时去袁绍新联军打野的非主力部队,他的主要任务,是抓和袁绍串联的士族。
他也不是残暴的人,嫡支全杀了,剩下旁支都往南发配,奴仆全都恢复自由身,原本士族的田地,现在都和长安、洛阳的无主土地一样,归于天子,这些恢复自由身的百姓,丝滑地转变为天子的劳动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