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很好,学,这农政咱必须学!
曹昂信上说的长安跟没受影响一样,除了陛下手快地发落了以司空黄琬为首的一些长安官吏,司徒荀爽告老让贤以外,太学和长安其他地方依旧不受影响。
看到这些,回想关东战局,曹操也长舒口气,把最近带兵而升腾起来一点微妙心思按捺下去。
东郡的曹操都收到了长安来的种子,豫州的刘备自然不必说,只是他没想到,他的种子,是吕布送来的。
用吕布话说,这些种子重要,别人送他不放心。
真实情况是,把跟着袁绍谋逆的士族解决之后的后续工作太多,贾诩忙得不可开交,连吕布都被他抓壮丁干回老本行——主簿。
享受过带兵的快乐,再坐下来处理文书,对吕布来说实在是有些痛苦,因此遇上什么能出门的事,他就主动抢着干。
也幸亏之前在长安的时候,韦杜两家还有其他士族足够识趣,给了不少家中不受重视的旁支子弟来小白这里,这会面对地方治理的空缺,他还能有人顶上。
暂时顶就可以了,顶的人也都是过去有个举孝廉身份的,小白又没废除这个制度,只是以后他自己的主要心腹只会从太学选而已。
而且太学里其实也有不少完全形态的人才,小白已经都列好名单了,准备过了年,就让这些人去赴任。
都是不需要学习的高素质人才了,别在太学薅朝廷羊毛了,滚出去报效大汉。
算着这些种子到地方的时间,在看看长安三公空了两个,小白大手笔,直接司徒和司空给了卢植和蔡邕。
反正这俩都在太学里,除了太尉盖勋是真有兵权的,太傅杨彪,司徒卢植,司空蔡邕都是虚职,算是他给俩老头的养老恩待。
杜畿和天子说起一桩趣事。
“今日天越发寒凉,长安的来客却不少……”
关东地区战乱,关中和关西却风平浪静,这也算是少有的事了。
不是每个士族和地方豪强都有保全自身的底气,一些人也是不想和袁绍勾结的,战乱来了,跑就是他们的选择。
江东太穷,关东又在乱,那可不就往现在天下的安定之处跑吗。
加上袁绍除了一开始起兵的时候气势汹汹,但现在和袁术一样,基本都被被人按着打,大家就更坚定了对朝堂的信心,为求安慰和向学,直奔长安而来。
小白敲着桌子,“长安是大汉人的长安,他们自然来得,关中的粮食也还够养人,只是长安土地和房屋有限,不能让他们在长安全无生计……
秦王宫这两年有意推广沼气池,让他们没生计的人都去哪里吧。”
杜畿摇头,轻声否决道:“殿下,来长安者,怕是不愿去做这些。”
能从关东跑来长安的,基本都是家里有点家底的,他们有钱的能在长安租房,没钱的租不了。
中兴二年的太学考试已经结束,等到中兴三年开始,就算是给考生的住宿房屋,也需要等到四月份才开,而现在年都还没过呢。
“是朕思虑不周了。”
本来长安本地人就有些不爽洛阳来的官员士族和后面外地来的考生,现在又多了一批来长安逃难的,这不早些安排好,往后矛盾只会更大。
想到这里,小白看向杜畿。
“给来长安又没考上太学的学生找点事做吧。
先让卢公他们今日在太学快速出一本童学教材,秦王宫那边会大力印刷,再开展一个扫盲活动,一个村,一条街一个士人,让没事干的人去长安里外扫盲。”
杜畿:“陛下,‘扫盲’是何意?”
小白顿了一下,努力回想,也没想起来什么,只能自己给个基础定义。
“就是让不识字或识字少的人多认点字,具备基本的读、写、算能力。”
“后面再让太学生去检查,要求是被扫盲者能看懂、诵念这些童学知识,教会十个人,明年考试可以加一分,教会二十个,加两分。
太学生两人一组出去检查核对,回来加两个学分。”
杜畿听了,第一反应有点想笑,心想这种方式,怕是也只有他们陛下才能想得出来。
一直在边上安静干活的荀彧出声道:“陛下,想让京畿百姓皆断文识字,怕是不易。”
不是荀彧给皇帝泼凉水,只是不论寒门还是下层士族,都不是那些真正的黎庶能比的,让他们去主动给黎庶扫盲,教导黎庶读书写字,是有点太难办了。
小白看向荀彧:“文若,这很难吗?”
荀彧很难得,一脸为难的表情:“陛下,真的很难。”
小白点他:“我认为君王有需要的时候,他的张良应该是可以什么事都能办到的。”
荀彧真的很无奈:“陛下,高祖也不会让留侯去做一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小白:“文若,我觉得你可以试试超越留侯。”
于是荀彧换了口风。
“孔子有教无类,我等儒门弟子,自当以先师为贤,勉励学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