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天子狡猾的地方,他并没有把察举制完全废除,也没有和士族死磕。
投他比较早的,诸如韦杜,他们族中那些无门路的旁系子弟,早就跟在他身边学习到了,不是在司农寺的农业队伍里,就是在基层做小官吏,亦或者是这两年考进太学。
后面投他的杨家和荀家,现在也俨然是新朝廷的重要政治力量。
而在地方上,没有和袁绍勾勾搭搭的士族,朝廷也还是很正常对待的,这也是郭嘉和戏志才在家里观望一段时间以后才决定来长安的原因。
士族大概是想着,皇帝都对他们手下留情,只对勾搭袁绍和在大汉搞阴谋的大士族下手,所以他们这些安分的士族是安全的。
所以有还活着的旧友来投他,让他帮忙举荐一番这种事,也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是别人,荀彧大概是夸赞一番,然后让他自己去考太学,但面对有真才实学,立场也没太大问题的朋友,他也不是不能引荐一番。
看着两位友人自信的眉眼,荀彧就没多问他们准备和皇帝沟通什么。
回忆了一下最近陛下的日程安排,荀彧直接邀请两位友人先在他家中住下,过三天,他带二位友人进宫。
三天后,荀彧领着郭嘉和戏志才踏入未央宫。
先和守卫宫门的刘信打声招呼,又和从宫殿里出来一脸高兴表情的吕布问好。
荀彧很够意思,相信友人定会变成同僚的他,也会和友人提点几句。
二人跟在荀彧身边听他介绍,视线范围之内,也在用余光观察大汉权力中心的一切。
刘信是灵帝生前指认的,深受当今信任的宗室,待人有礼,并不傲慢。
吕布大家都知道,虽然投了三家,但是最后投的是皇帝,为皇帝在前线针对袁绍和士族大杀特杀。
回来之后,因为他干的事不太合适拿出来赞赏,所以皇帝不能在给他封官,只大方地赏赐金银财宝,甚至还有给吕布以及他那良驹赤兔的赐予专属甲胄。
比起刘信,他就傲气许多,对荀彧没什么尊重,只是正常同僚关系。
未央宫的士兵都是年轻健壮之人,穿的皮甲,持的武器也都不陈旧,路过的宫女和寺人皆是目不斜视,行走之间很有规矩。
只看这秩序井然的宫闱,就和灵帝生前不同。
到了承明殿前,小黄门进去通传,片刻之后,得到允许的三人进入殿,慢慢步入,耳朵先是听见了颇为热闹的动静。
“手稳住,不要动,德祖,要加把劲啊你。”
“陛下,臣的手很稳,您不觉得是您往支架上放的重量超标了吗?”
“考虑地震暴雨之类的自然因素,肯定要标准上调。”
“也不能调太多吧!”
三人迈入宫殿,看见的,就是胡桌上的两个黑色发顶。他们俯趴在桌上,桌上是许多小小的木棍和木方,这会儿已经被他们搭建出来了一个颇高的玩意儿。
只看这副场景,是两个少年人在玩乐;但是一想他们的身份,瞬间感觉皇帝在不务正业。
荀彧带着二人见礼,杨修知道他们是来做什么的,礼貌走开,小白起身,吩咐道:“这桌子不要动,朕和德祖还要试验。”
说罢,带着他们往里走,宫人已经备好了桌椅。
荀彧坐在皇帝右手边下方,要引荐之人,则是在荀彧边上坐下。
“两位先生是文若要为朕引荐的贤才,不必如此拘谨。”
荀彧自己坐直身体,并不开口说话,把场合交给他们。
郭嘉拱手一拜:“草民自颍川来长安,欲报国之士人,数不胜数。今太学虽以考而开,然州郡长吏仍由察举。
陛下为大汉安定而留此旧历抚民,只是,若不断其根,纵有太学为大汉选才,十年之后,彼辈必复壅蔽贤路。”
没想到他好心地还没废察举,居然有人主动提议要动,让小白瞬间来了精神。
他略一点头,“为安定大汉民心,朕并未废除察举。”
郭嘉立刻接话:“陛下以仁善治国,只是小人却不以仁善报大汉。”
小白诚实道:“朕继位也不过四年,还算不上仁善之君。”
旁听的荀彧心想,你们也是一个敢夸,一个敢认啊。
郭嘉张口又是夸了一番皇帝谦逊有德,继续道:“臣请行《考绩三策》。
太学终试,问农政、刑名、边务,下第者充吏,上第者授官。
官吏岁核,在职者需复试,劣者黜退,优者升迁。
郡县官吏也可三年一小考,试明算、律法,优者可入太学一年学之,不与学子同班,只为奖励官吏进取。
如此,则天下英才尽出陛下彀中,察举无才之弊,可一举荡平,亦可在州郡府吏中,为大汉选才!”
郭嘉很清楚,皇帝要的是“去士族化”。
还温和的保留察举制,是给彼此留点缓和余地,以及顾忌着益州、江东这些地方。
那迟早他以后都是还要继续对士族开刀的,不如现在郭嘉助力他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