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荀彧三人之后,小白和杨修继续搭建筑,他们在试验如何用最小的人力物力来造桥。
杨修摆正了一根木棍的角度,又觉得不行,拿在手中反复调整,“陛下,荀文若怕是要魂不守舍了。”
虽然杨修没参与进新人的面试,但是他多聪明啊,一听两个人的官职,在看那三人出去时候的神情状态,就把事情猜了个七七八八。
小白协助他固定好,“这都是他必须要经历的。”
如果荀彧是寒门子弟,他就什么摇摆的立场都没了,直接站在皇帝身后就行。但他是荀家人,站在了比起人高的起点上,总也要遭点别人遭不到的罪,这很公平。
也还有一种方法,他放弃皇帝,直接辞官,那以后荀家的未来怎么样他们也得受着。
现在荀彧难受的点,就是他的理智很信任皇帝。
他相信小白这个皇帝会是一个千古未有的明君,也相信小白是真正承接天意而出现的天子,他不止是来改变大汉,也是来改变大汉之前的一切。
但是相信,并且愿意跟着这样的皇帝来干一番大事业,不代表就能完全放弃家族。
荀彧已经算是很体面了,入了朝堂之后就雷厉风行的回去把荀家的土地人口都重算了,年年该交的一点不落。
杨修眼珠子凑近,仔细检查木棍之间的接口,“不过他要是自己收拾好了,应该以后也能时常出入未央宫了。”
能无诏随意进出未央宫的人不多,现在也就只有杜畿、蔡琰和杨修。
杜畿那是秦王时候就上船的亲亲嫡系,蔡琰是偶尔还会回家薅家里羊毛补贴未央宫学生们的宫廷女官,杨修是现在家里没有根基只能靠天子支持的黄门侍郎。
荀彧虽然也投靠天子几年了,天子看着也还信任他,大小事情都毫不避讳地让他沾手。
但大概干了三个月之后,他就发现自己只是过了天子的基础审查,亲近程度,不止比不上杨修、杜畿,甚至不如卢植、蔡邕。
这没办法,荀彧的身份在这,又不是雪中送炭类型,这待遇是注定的事。
亲近程度一般,但是皇帝又很信任他的能力,什么事都放心交给荀彧。
这重用又没那么亲近的关系,让荀彧也感觉挫败又无奈,只能再接再厉。
这两年,他都没主动往天子跟前引荐荀家人,只让族人去考太学,就是知道天子后面会重用寒门子弟,不让荀家人占太多官员名额,避免有人拿他们作筏子。
也是知道郭嘉和戏志才有大才,他这才引荐。结果两个人又是狠狠帮搞一波集权,他又得写信给家里……
叫杨修说,荀彧也是心态调整得挺好。
等到他都抛下负担,支持皇帝搞田地变法了,以后就是正经的天子心腹,再也不用纠结什么了。
小白不否认杨修说,还是那句话,荀彧也可以不跟皇帝玩了,只要荀家能承受得住皇帝也不跟他们玩的代价。
给搭桥的根基又用线加固一番,叹气一声,“你们可能不太清楚,朕为了大汉和平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大汉从风雨飘摇到现在的四方安定,罪臣伏诛,皆是陛下英明神武之功!”
杨修多机灵一人啊,眼睛和手都放在小木桥上呢,小嘴也能立刻开夸,从小白以前差点被灵帝立太子开始夸,十来句不带重样。
小白幽幽看他一眼,心想凡人实在不能懂自己。
他所说的为大汉和平而努力,根本不是灭董灭袁这些,而是心念时常和某个不可言说的存在沟通。
今天劝祂东边少点雨,明天求祂把云往内陆多吹一吹,后天哄祂不要冬天下雪下过头。
除此之外,他还在克制自己的脾气,忍耐住想要直接让黄河大泛滥,黄河水净化一切的冲动。
每天除了让干活挤走内心的暴躁冲动,就是有事没事出城去看看田地,看看那些还需要他努力奋斗养活的百姓。
把政事都丢给杜畿和荀彧,也是都为了大汉和平。
不然他真的不敢保证,认认真真上这个皇帝的班后,自己会一时冲动,求祂让黄河泛滥泛滥。
不懂皇帝心思的凡人杨修又八卦道:“陛下您可不知道,自从新继承法颁布以后,长安城里的公卿官员家里,一个个的,可热闹了……”
诸子均分家产的规则,对嫡长子之外的儿子来说,那可太好了。
本来自己只能分个一成不到的家产,现在却可以和兄弟平分,爹死了,大哥不给,那直接就可以去官府告了。
虽然如果握有财产的人是父母,他们不分,作为儿子不能告长辈,但谁还没有个朋友了,直接让朋友去官府举报,回头请朋友吃顿饭的事。
是以新法令一颁布,长安京兆府就最近家产官司纠纷特别多,不少太学律例科的学生都会去旁听官司,收集文章素材,顺便增长一番见识。
而作为杨彪的老来子,没哥哥也没弟弟的杨修,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因此他可以尽情吃瓜,放心分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