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诸葛亮一直陪着皇帝搞发明试验,但他家族教育下的传统梦想,还是出将入相,是以他在皇帝身边的时候,该问的也都会问,不会让自己做个睁眼瞎。
刘焉这信写的,显然就是来向皇帝求援。
让诸葛亮高兴的是,皇帝毫不避讳他,把他当做亲信近臣的态度。
这说明皇帝并不只是看重自己其他方面的才华,亦是也愿意让他参与政事,一展抱负。
杨修语气很是轻飘飘地讥讽道:“儿子不争气,是他这个做父亲的没教好。人要死了,益州守不住了,知道来找陛下了。”
陛下都登基四年了,比起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刘虞,豫州的刘备,刘焉可以说是有权宗室里头,诚意最不高了的。
杨修作为长安知名的争气儿子,他觉得自己有资格说这话。
荀彧则道:“益州形势复杂,州牧一死,其子刘璋弹压不住下面。他为子孙筹谋不假,可早些上奏朝廷,便也让我们早些做好准备。”
小白思考了下,道:“他的长孙,就送去和刘琦作伴,都是宗室子弟,互相督促读书,也好有个照应。”
接着他看向贾诩:“文和,上次和奉先在外,搭档得可还愉快?”
贾诩已经明白皇帝的意思了,正色道:“臣愿再随温侯进益州,为陛下稳定益州。”
“益州还不曾叛乱,此次奉先过去,只为巡视。”小白又看向郭嘉:“奉孝,你也跟着一起,刘焉没能力在益州做到的事情,我们一起完成。”
郭嘉倒是不介意去益州出公差,但是……
“陛下,您这‘我们’?”
“益州气候和中原不同,朕担心诸位卿在当地会出事,”小白勾唇笑了一下,“朕随你们一起去益州。”
“陛下不可!”
荀彧立刻提出反对意见。
“蜀地路远,陛下天子之躯,怎可轻易涉险!”
皇帝是个明君圣主,又不是什么厉害的名将。
就算是,那刀剑无眼的,荀彧并不想看着大汉的希望出任何事情,皇帝就算有这方面的才能,他也不打算让皇帝展现。
一向以皇帝的话为最高指令的杜畿也不赞同道:“陛下,益州将乱,万一有什么意外,大汉定然要生乱!”
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实话。
之前灵帝那会儿大汉什么样?现在大汉什么样?
皇帝如果出事了,他那两个兄弟没一个能担得起事的,本来安分下来的地方势力怕是又会动乱起来。
好不容易大汉越来越安定,他们定下的战略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做,杜畿不能容忍皇帝会出一丁点意外。
贾诩和杨修没有发表意见,但是看向眼神皇帝的眼神,也是满满地不赞同。
郭嘉出声劝道:“益州一事,武有温侯,文有我等,州牧之子刘璋也会接应,陛下不必为此小事担忧。”
第一次被所有近臣集体反对的小白叹口气:“朕已经十六了,在长安待了快满十年了。”
杜畿给了一个新方案:“益州一事,交由文和他们负责。长安待的时间久了,陛下还可以去洛阳东巡。”
小白:“……洛阳算什么东巡啊。”
但是所有人都一致赞同杜畿的决议,坚决不同意皇帝出去冒险。
连杨修也得跟皇帝说两句劝谏。
“陛下在太学还有课,太学生离不开陛下。况且卢公几天就能见到陛下,若是见不到……”
话说到这里,杨修停住。
卢植那是真的会暴脾气上来,直接把朝堂官员从杜畿开始一个一个骂下来,然后快马往益州的奔去。
哪怕死在路上,他也定把皇帝带回长安。
所以陛下,您真的,放弃这个想法吧。
“陛下若是担心,修也可以同去。”
小白仔细看看杨修,同意了。
“益州豪强还是日子过得太好了,德祖,你也同去吧。”
贾诩带头组织进益州战略,吕布带兵护住他们,攻破可能会有的益州叛军,郭嘉在边上为他们的行动善后,推进益州基层官吏选拔和寒门人才挑选政策。
杨修,则是可以在益州的豪强士族要摆谱的时候拿出来。
就不说他的才思敏捷和过人文采,就说摆谱,谁能摆的过弘农杨氏出身的天子宠臣杨修啊!
益州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小白和诸人回了未央宫,先是开了个朝会,把他们已经定好的事情和长安百官知会一声,然后刘璋之子进宫见个面,安抚一番,长安上下则是在为吕布他们即将去益州的事开始筹备。
接受了自己暂且不能出长安的方案只能叮嘱他们后勤工作搞好,需要的药材都带上,盯着不要让士兵劫掠百姓,也别让自己出事……
吕布骑在赤兔马上,唇角微微勾起。
这次出征,他和赤兔又都换上了新的甲胄。
甲胄是金属的,却又不会太重,而且还有没什么用但就是帅气的一些装饰,他和赤兔把装备换上,瞬间就是人群里最惹眼的那一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