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从下属手中接了纸张,视线逐渐凝住。
半晌后,他收起纸张,赞叹的目光看向诸葛亮,“以你的才能,日后一定可以跟着陛下,把大汉治理地更好。”
诸葛亮没想到他会夸自己夸得这么大,羞赧道:“都是陛下的想法,下官不过是把陛下所思誊抄了下来,担不得您如此夸赞。”
杜畿笑着摇摇头,看诸葛亮的目光越发和善,“等凉州动荡平息,益州也安定下来,陛下所列的全新官制,也可开始变一变了。”
多好的少年人,这么有才华,但和杨修那种张扬挂完全不一样。
想法是陛下的,但是杜畿也曾经是皇帝贴身秘书,他还能不知道陛下的想法一般完成度是多少吗?
再者,就算都是陛下的,那陛下让诸葛亮过来汇报这件事,这个改官制的事,注定就是诸葛亮在大汉官场履历上的精彩开篇了。
杜畿决定再提拔提拔新人。
“今日起,陛下无诏宣你,你就来尚书台吧。”
才十四岁,真的很年轻的诸葛亮:其实,我这个年纪,也还有很多书要读的。
被杜畿大大看好的诸葛亮就这么开始自己少年早班的大汉官员生涯,平时陪着皇帝去秦王宫搞发明,看挖地工程,搞农业培育、肥料发酵,去太学上课培养学生,没事了还要去尚书台报道,为大汉努力奋斗。
小小年纪,已经是比他年幼的弟弟和年长的哥哥都要忙碌的长安新名人。
而有人分担工作的小白,闲下来的新乐趣,就是拆信。
中兴五年九月,厚厚一沓信从蜀中寄来。
正经事的公文报告都在尚书台,小白这边的都是私人信件。
吕布的信居然还挺厚,好奇的小白先拆了他的。
吕布问安之后,疯狂吐槽蜀中的气候,还有汉中南边那些有异心但很怂的人。
吕布的意思,是把他们都拿下,就像他们以前在河东干的一样,但老搭档贾诩制止了他,说现在不需要动静太大,给这些人一点警告就足够了,还严令吕布管好队伍。
所以吕布后半段都在疯狂吐槽贾诩,说贾先生不再是以前那个贾先生了,现在的他,对别人温和, 但对吕布冷酷得可怕。
还有杨修,这小屁孩整天骑着马就在转悠,也不知道干什么,但是让吕布看着很烦,赤兔更烦,因为他不喜欢有马在它的前头挑衅它。
最后,才是说他们已经到蜀地了,往成都过去,刘焉已经派了人来接他们,让陛下不用担心他们的工作进度。
拆完吕布的信,小白再依次看其他人的信。
不同于吕布信里公私混合说,其他人公事都在奏报里,信只说私事。
贾诩信里是一点公事不提,全程都在关心皇帝,关心长安,关心长安的麦子。虽然平时干起活来,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损,但是给小白写信的时候,还莫名有些赤诚之心,字里行间清爽到不行。
郭嘉的信还挺好玩,他也知道自己和皇帝关系是这么多人里最不亲近的,因此信上都是强调一路过来交通多差,给他折腾得有多惨,但是他为了大汉,为了陛下,都甘之如饴,然后公开问小白,能不能回去以后,也赠送他几坛酒,还说荀彧这个小气鬼,请他们喝酒,但是半坛子的酒都不多给。
杨修一如既往,把信当成文章写,一路的风景不一定有多好看,但被他写的跟人间仙境似的,末了还提了一句让小白别忘记他。
什么“臣心万里系宸阙”的诗都来了好几首,肉麻的让小白想烧了。
但是转念一想,写的也还挺有意思,就让蔡琰收起来,以后和曹操写给他的诗一起,给他们出个诗集。
蔡琰扫了一眼杨修的诗,打上了“矫揉造作”四个字,把信纸放进盒子,“咔哒”一声关上。
收信看就可以了,至于回信,他都是皇帝了,不回很正常。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长安也到了冬天,新的公文和信又从益州寄来了。
贾诩他们已经到了益州,只剩一口气的刘焉和他们交接了益州的人手后,就撒手人寰了。
他们入蜀带了军队,现在还有刘焉的势力、军队以及刘焉死前的站台,作为朝堂代表的他们,益州豪强也不敢直接动手。
但是在郭嘉要推行基层官吏选拔和上升制度,以及大汉全新的继承法时,益州豪强们联合起来,意图发动叛乱,让益州做大汉的名义上的领土,事实上的豪强自留地。
吕布憋气了很久,就等着呢。
就是本地豪强串联刘焉有野心的部下,还联合五斗米教,煽动蜀民叛乱,想利用蜀地百姓来让吕布他们陷入两难境地。
蜀民可也都是大汉百姓,朝廷要直接屠戮百姓,那还谈什么治理蜀地。但要是不对蜀民动手,那朝廷就退出蜀地。
要不说还得是贾诩呢。
他接收了刘焉的人手势力后,直接找他们要来蜀地舆图和蜀地豪强情报,找出几个最有名的,以蜀郡太守王商还有贾龙、任岐、李权为首的这些人家族,让吕布直接带兵奇袭这些豪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