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壮丽的未央宫,除了他们,还有很多行走的人。大家都是垂眸低首,步履匆匆,手上捧着文书,处理着关乎大汉某地甚至所有百姓命运的大小事。
天子并不在高大的宫室里,而是在沧池水边。
远远看去身着白色绣金袍服的青年人坐在水边,抬起双臂,手指比划着什么,身侧一个看上去年纪小些的青年安静听着,时不时张嘴说话,似乎是在附和着什么。
他们可能是在谈些诗赋,也可能是说些年轻人会说的无聊闲话,还可能说的是关乎天下走向的大事。
孙权轻声道:“那是诸葛亮,杨修走后最受宠的黄门侍郎,杜尚令也会时不时找他去尚书台。”
意思是皇帝不止宠,还真看重,连大汉权臣都找他干活,是真正的天子近臣,以后绝对会实权在握的的顶级潜力股。
孙权带着二人走近,能听见的声音就更清楚了,只不过听不明白那些“虹吸”、“质量”什么的。
孙权在一丈外的距离便停下,轻喊一声陛下,让年轻的天子停住谈话,侧首看向他们。
三人依礼稽首而拜,后天子让他们起身,诸葛亮很速度地让人去搬来案桌和胡凳,拿出外头价值千金,但在未央宫很不值钱的瓷器茶具,给这三人倒上枸杞泡水。
他们仨坐成一排,孙策坐在离天子最近的地方,旁边是孙权,再是周瑜。
枸杞是西凉来的,有一年小白给皇甫将军画了个图,后面又派了点农学生过去,现在那边的枸杞年年都晒干了往长安贩卖,皇帝自己带头喝,也送给重臣们喝,来帮助凉州发展农副产品。
他这个位置,也就天子和尚书台那几位能让他动手亲自端茶递水了,不过诸葛亮不太在意这些,递水的功夫,顺口夸一夸皇帝的表哥看着就英武不凡,一看就是能给大汉做贡献的人才。
孙策也很上道:“为大汉尽忠,是我等应尽的职责!”
这个“我等”,说的是他们臣子,还是他们孙家人,大家也都清楚。
小白看着他这位初次见面的表兄,笑了笑,递了个话头:“朕看过表兄如何破袁术军队的,很是精彩。”
孙坚主攻,孙策带人勇猛奇袭,他那个年纪,很是了不得了。
孙策于是好生说了一番讨伐袁术战场上的趣事,他的勇猛按下不表,父亲的赤诚大书特书,顺便踩踩袁术这个无能货色,骂一骂四世三公的袁家后代就这德性,最后才是略微带上了他身侧周瑜帮忙出力献策的部分。
周瑜一直都在旁边安静地听着,听孙策主动和皇帝的谈话,听孙权时不时配合孙策说两句话,从见到皇帝开始,只有孙权在为皇帝介绍孙策的时候,顺便说了一番周瑜的身份。
庐江郡都尉周瑜。
士族子弟的身份,在现在这位皇帝面前,是没有什么用的,皇帝只需要知道周瑜是什么官职,叫什么就够了。
周瑜在江东的身份地位可以高过郡都尉,和孙策不相上下,但来到长安,大汉的最高权力中心,外戚孙家的真正地位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但是周瑜相信,皇帝既然是能把大汉盘活成如此境地的人,用人定然是选贤任能,他周瑜的能耐,不会比孙策差。
他当然和孙策还是好兄弟,只是既然天下又稳定了,大家做不成创业伙伴,都只能是继续在大汉做臣子,那为了各自家族和各自的前程,周瑜不能一直屈居孙策之下,让周家变成孙家附庸,最后被当做孙家给皇帝的江东贡品。
小白听着孙策意气风发给他讲述战绩,目光瞥向一直含笑不语,很有点荀彧风格,但看上去就比荀彧要傲气,也更年轻英俊的周瑜,开始遗憾杨修不在了。
杨修在的话,估计会当场夸周瑜一句“王佐之才”,然后转头去尚书台在荀彧面前大夸特夸。
“朕知表兄英武,现在你还年轻,假以时日,超越姨父也不在话下。”
给了一番对孙策的最大赞扬,小白微笑起来。
“庐江任期已满,表兄是想继续在地方为官?还是来长安为朕分忧?”
目前来说,小白对外戚孙家,好感度还是很高的,无他,孙坚太能打了,孙策一看也是个厉害的,孙权天分不战场,他更适合朝堂。
这么能干的人,而且立场也在他这边,他向来是不乐意看有才者咸鱼的。
只是别管他是什么心思,其他人看来,纵使天子态度亲昵,轻飘飘的一句话,也不能让他们三人有任何懈怠。
这话是问孙策的,周瑜和孙权纵使有千万种想法,都只能安静闭嘴。
而孙策挺故意地愣住一下后,很快就笑着给了一个万能答案。
“都是为陛下分忧,在哪儿又有什么区别,臣都听陛下安排。”
他自己没选,小白就也先不说他了,看向孙策身旁的周瑜:“听表兄方才所言,周卿亦是我大汉英杰,为攻破袁术,献策颇多。
朕看他,一眼以为看见了文若,不过文若上不了战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