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十七年,敦煌郡守司马乏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数不清楚的忙碌事。
他起身洗漱,坐在桌前喝着热汤,听着自己孩子们在议论西边来的新商品,内心毫无波澜。
都是他核对过关税的东西,有的是商人想主动给他送,他都看腻了。
自从中兴十年,孙策、周瑜、马超攻破西域南道的楼兰后,大汉就迅速在楼兰驻军,重设西域长史府。
鲜卑自然是也有时刻关注大汉的动静,只是十年前大汉内乱,最近十年凉州一直都在安心种田,连马腾和韩遂都是中兴七年才开始围剿,看上去不像是有扩张领土的意思。
谁也没想到,大汉的动作会来的这么快,并且目标就是西域。
被仓促赶走的鲜卑人自然是要反击,只是大汉轻骑、重骑一上来,那不缺铁的慷慨手笔,他们实在难以抵抗,更不要说领兵的马超和孙策有多不是省油的灯。
占据楼兰之后,马超和孙策要练兵以及在周围四处清扫,而周瑜要忙活的就更多了,本地王室怎么安排,汉学馆的教育如何进行,还有要安抚周边其他西域小国,让他们知道大汉不是来突然找茬的……
好在这种时候太学新的毕业生又出炉了。
尽管诸葛亮努力想让自己大哥早点出来给皇帝干活,但是诸葛瑾本人还是不愿浪费在太学的学习机会,能多学就多学,因此他毕业也才没两年,在长安干活。
不过临时遇上西域有大事,除了太学的新一届的毕业生,往届优秀的也挑了不少出来,送来西域。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诸葛瑾就是那个被挑出来送到西域的人之一。
尽管诸葛亮再三替他忧心,他也还是被选中,来了西域,在西域长史府,周瑜手底下干活。
诸葛这个姓本来就少见,周瑜在搞清楚诸葛亮是诸葛瑾弟弟以后,使唤得更勤快了,让诸葛瑾在西域整天忙得,都快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西域如此,他们凉州这些要为西域托底的官员,那没清闲到哪里去,光是处理为大汉立过功的羌人和南匈奴人,给他们分田地,就让凉州忙碌了半年。
司马乏虽然姓司马,但跟河内司马氏没什么关系,自己还是贫寒出身,是在太学出了头,被皇帝发现的人才。
从来到凉州开始,司马乏武威郡守做过,张掖郡守也做过,现在是敦煌郡守。
屯田、练兵、戍边、关市贸易,这些琐碎繁杂又重要无比的东西,司马乏都做的很好,而且他本人做的时候还贼开心,干好了成就感也爆棚
他的天分才能或许在太学时候就被陛下发现了,所以把他安排到大汉边郡来,让他在边郡发光发热。
吃完早饭,司马乏让孩子们排排坐好,他要考察孩子们功课。
每到这时候,都是司马家一天最难捱的时候,大人孩子都是。
司马乏面无表情但心力交瘁,孩子们紧张兮兮又逃跑不了,偏偏这种对互相的折磨又不能不干。
“数学你们这才学到哪里,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没学完,怎么就不会做了?”
“说了多少次,写文章不要凑字数,浪费时间、笔墨,还完全加不了分!”
“外商走私这种律法题也能错吗,我前两年在凉州办的大案你们是不知道?”
司马乏也不想骂孩子,但是作为第一届考上太学的大汉顶级精英人才,他是真的对孩子现在的成绩很不满意。
察举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还没彻底被废,那是因为皇帝还要留个口子,随时提拔一些额外发现的精英人才,所以不努力读书,那以后是真没好出路。
虽然孩子以后也可以在凉州先从小吏干起,通过考核和评定,一点点往上升迁,从吏到官,但这种方式升上去的官员,一看就不如太学毕业被分配的考生。
因此哪怕司马乏和孩子互相折磨,两边也都得学习、问孩子功课。
疲惫的心逐渐恢复,因为司马乏从家中出门后了,开始投入政事了。
楼兰的王室嫡支一半都在长安,现在楼兰就一个名义上的王室,具体事务都是西域长史府在管辖。
最近五年,周瑜规划着西域战略,已经让大汉曾经的藩属国又回来了五六个,给长安送过去了十多个西域质子,西域的商道没有势力再敢阻拦大汉的商队。
马超和孙策更是把鲜卑揍得北逃,又选中了一部分羌人,占据原本鲜卑和北匈奴的草场生态位,做河套以北的草原新屏障。
这部分屏障会年年统计人口,人口超过一定数量就往南迁,一来是为了生态放牧,二来是不让这些羌人在北边聚集太多。
拿起一份西域都护府的奏报,司马乏眼睛瞪大。
大宛、康居,还有粟特诸城都会派使者来大汉,明年就会到长安。
大宛以汗血宝马闻名,康居曾与汉朝联合对抗匈奴,粟特诸城邦?是丝绸之路商业枢纽,在大汉影响力衰退之后,这些地方现在都受贵霜影响,?粟特诸城邦更是附庸贵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