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他就是靠着粮食收拢了关西士族,董卓盘踞洛阳,也靠着粮食,让潼关坚守不破。
后来二袁叛逆,还是依靠长安。洛阳往外运输的粮食,和较之这时代要高产一些的种子,稳定了前线军心,还制定严苛律法,特殊时候扰乱粮食物价或囤积粮食者,以勾结叛逆同罪处决。
益州缺人缺粮,九十多万的人口需供养10万军队和4万官吏,百姓负担沉重。
和江东、曹魏比起来,蜀汉是真的穷,穷到诸葛亮整修都江堰,发展蜀锦外贸,盐铁专营,也很艰难。
借鉴经验,他想要益州强大起来,首先就得要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人口,但是人口有限的情况下,想要粮食变多,没有技术突破,难以做到。
想到这里,诸葛亮认为自己不能浪费这非凡的机会,先去长安的农田里看一看。
他走出自己的办公厅,出去才发现,天已经都黑了,想来今天是去不了了,而一旁的小官员似乎已经很习惯了诸葛亮的繁忙,看他出来就是吹捧他为了大汉辛劳不已。
一下午都在看资料,压根没给这个世界的大汉处理公务的诸葛亮:“……”
突然开始有些心虚,要不要现在就回去把那些公文都处理了?但是他不是这个世界自己,处理方式要是有问题怎么办?
那小官依旧在吹诸葛亮,已经从诸葛亮的爱岗敬业,到他受皇帝宠爱了。
“陛下久不曾开朝会,每次开朝会都要留您说些话。明日朝会后,丞相您估计一上午都不会回尚书台了……”
诸葛亮:“……”
好,知道了,明天不能逃,得去开朝会。
好在出宫门就有自己的马车接,诸葛亮倒不用担心怎么回家的问题。
回到府中,妻子和孩子们已经都在等着,除了诸葛怀、诸葛瞻,诸葛亮还看见了兄长的长子诸葛恪,以及那过继给自己,却早死的二子,诸葛乔。
看见活生生喊自己“叔父”的诸葛乔,诸葛亮眼睛有点湿。
第二天,熬夜在书房又看了一堆材料诸葛亮早早起来,往未央宫去。
为了替这个自己尽到大汉丞相的职责,又不能太不一样,他昨晚把能在书房找到的材料都翻了个遍。
绝对有用的肯定是诸葛亮自己记录的冶金、医疗、教育、化学相关材料,没那么有用的是诸葛亮给皇帝编的食谱,还算有用的是诸葛亮和皇帝的信,寄出去的看不到,但是从皇帝寄过来的看,关系是真的很好。
就连挂在家里墙上那把让周瑜很不爽的“九州疏月三号”,诸葛亮早起之后都弹了两下,确实音质极佳。
在马车上小憩了会,下了马车后,诸葛亮跟着人群,走向清晨的未央宫。
一路上给诸葛亮问好的人很多,诸葛亮一个不认识,也就在他们互相聊天的时候,知道这个是杨修,这个是荀彧,这个是郭嘉,那个戏志才,都是一群他的世界早死了的曹魏臣子。
看这群死鬼活跃在这个世界,成了大汉忠臣,真的让他绷不住。
群臣按品阶站好,百官之首的诸葛亮在众人侧身让路之下,走在了最前坐下。
到了时辰,寺人敲钟,皇帝踩点坐下。
诸葛亮严守臣子规矩,带领众人朝拜,随后低眉敛目,虽不曾抬头直视皇帝,眼神却在观察。
怎么说呢,一点也不像是灵帝能生出来的孩子。
幸运的事,今天的朝会就是一个年中总结,三台七曹各自汇报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诸葛亮做个工作总结,皇帝给大家定一下下半年的发展方向,这就结束了。
也如昨日的小官所说,在散朝后,皇帝单独遣了人来召诸葛亮。
只是似乎杨修很不满,还主动问宫人:“陛下真的只找了孔明?”没有我?
宫人确定,皇帝今天真的只找了诸葛亮,没找杨修一起。
于是杨修只好自己先行离去,而诸葛亮跟着去见了皇帝。
昨天和晚上,他一直都在想这位拉起大汉的君王会是什么样的人,今天上朝一见,发现是位器宇轩昂,眼神稳重,行事不偏不倚,心念百姓,足以担得起大汉皇帝的人。
这个世界灵帝还真是足够幸运,起码有子如此,以后史书上即使记录他荒淫无道,至少也会因为他是中兴帝的父亲而留情一二。
如果皇帝愿意,他就是为灵帝改个谥号或者废除谥号,也无人会驳斥。
他思索皇帝要单独和他谈什么政事,却没想皇帝让他坐下后,屏退左右,递给他一杯热茶,说:“这几日事情不多,既然来此,就当是在异世界云游一番,不用什么活也都替孔明干了。”
诸葛亮震惊到差点没拿稳手中的茶。
“陛下,您……”
人到中年,却还没开始蓄须的皇帝笑了笑,说:“很多年以前,也有客人曾经来到过这里。他更倒霉一些,人来的时候已经是亡国之君了。”
诸葛亮猜到了是谁:“献帝?”
小白恍然大悟:“难怪他死活不说自己的事,‘献帝’这二字,那个伯和想来是不愿说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