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么人啊,不是神仙,配他尊吗?
“这刘皓在污蔑我!”
阿飘刘彻的嘶吼无人在意,大家更在意刘皓对这件事的态度。
西汉时候的人,虽然没活在东汉的环境里,但是这几百年下来,也很清楚儒家对于现在大汉的地位。
刘宏都为他忧虑起来:“他这是要和天下儒生开战吗?”
刘皓问罪儒家没问题,问题是大家都学儒,少数学黄老和道,把儒家全搞死了,他要用谁?如此庞大的儒生经学士族群体,他能全都搞死吗?
儒生阿飘有话要说:“天下如此,是君王无道,怎是我儒门之失!”
被他点名的刘家君王们齐刷刷目光看向他,刘邦一个眼神,樊哙上去帮他揍鬼。
虽然鬼也揍不死,但是可以让他交差。
“孝武皇帝尊儒,本欲‘通经致用’。然今之儒生,不是溺于章句,就是醉心谶纬,可有一人如晁错明《尚书》而削藩、如赵过习《礼》而代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我真怕孔孟在泉下有知,羞愧的不敢对上杨墨,恨不得遣散门徒,从此不再谈儒。”
年幼的秦王刘皓在杨彪面前,直言现在儒学之过,把他们沉溺章句、谶纬的行为都抖露出来,反问杨彪这算什么儒学,于国于家有何用?
一番陈词下来,刘邦鼓掌大声喊好,眼神示意他的西汉臣子们都跟着鼓掌。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见,这真是上天不绝我汉!”刘邦看着刘皓,眼神柔和到刘盈都害怕。
下来之后也没摆脱他淫威的西汉阿飘们听话照搬,看董仲舒很不爽的叔孙通说道:“没错,秦王明见,我们儒学,压根不是那样的!”
说着,他目光看向董仲舒:“顺应天下而变是没错,但不是我们儒学的东西,硬往儒学里加,一时繁盛又如何,百年之后,大汉就是被你们这儿群人搞坏的!”
尊董仲舒为儒宗的班固出来想为董子说两句,但是东汉那边的汉章帝刘炟一声咳嗽,他就放弃声援。
阿飘刘彻再次强调:“我没尊儒,就是用一用。”
被点名的晁错、赵过:还挺荣幸。
接下来,阿飘们就看见把杨彪气到要离席的小白,在杨修一个台阶递过来后,顺坡就下,表明自己并非不通文墨之人,又踩了一番现在的儒生,又顺便给杨彪赔礼顺毛,还邀请他进行一项改革儒学的大事业。
刘彻听得挑眉,对左右阿飘道:“这小子还真是会说话啊。听听,什么‘天下大变,儒学也当顺应时势,剔除糟粕,返璞归真’,还‘重订经书,复兴孔孟真儒’,他这愿望可真是够宏大的。”
洛阳大汉可和他长安大汉不一样,在长安,他那时候,法家低调做人,黄老才是社会主流,敢猖狂的儒生太皇太后都能给把人丢猪圈去。
阿飘萧何听着,对刘邦道:“这还真不像是你刘季的后裔。”
话说的太文化人了,情绪的转换也完全不是刘邦的混不吝,体面得多。
地上杨彪对此表示震惊,地下世界同样如此。
死了的阿飘,可以放下自己生前王侯将相之类的身份,但对于一生所学的学问,大家是真不会轻易放下,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所学才是救国、治国良方。
来了地下,先秦诸子百家就在一直吵吵,西汉前头的各大学派也都拉起了自己的山头,儒家更是分化了不少派,人最多的还是孔子那边。
现在地上的人说过去的儒学都是走弯了路,要把儒学掰回它原本的正轨,如此大事,地下的阿飘们也迅速分化出不同派别。
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认为这行为同样不可信的。
地下这么多之前都安静如鸡的阿飘们,为了这儒学改革一事,齐齐出声、站队,发表言论,痛骂古今……
这突然间的地府震荡,让其他阿飘们都看呆了。
刘邦撞了撞萧何:“当年那群儒生被乃公当面讥讽,也没见他们这么暴跳如雷啊。死了这么多年,要改个儒学,就这么暴躁?”
刘彻也感叹:“董仲舒还往儒学里加天人感应呢,当初我捧董仲舒的时候,也没见其他儒生这样。”
董仲舒:“那不一样。”
杨彪与秦王做好约定,只要一年内,皇帝诛董讨逆,让联军撤退,百官来长安, 那时他就冒天下之大不韪,跟着皇帝干了这事。
几个月后孙坚大破洛阳,董卓也挟持洛阳百姓官员西逃,甚至以百姓威胁潼关守将,奸诈至极。
只是奸诈的董卓遭遇了吕布背刺,一夕之间,西凉军高层齐齐被杀,中下层被吕布控制收拢。
天亮之后,潼关城门打开,年幼皇帝亲自来到潼关,与老将盖勋,近臣杜畿一起出关。
他没有第一时间去看董卓的尸首,也没有去看诛董的功臣,洛阳的权贵,而是上了一辆马车顶,去和那些被董卓强行带来的洛阳百姓说话,与他们做好约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