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张士诚身死应天府,大周政权灭亡,曾为张士诚幕僚的罗本带着弟子小施找了一地,专心着述。
作为一个深刻参与过军事政治活动的人,在挑选题材时,他自然而然选择了历史题材。
翻阅史书,思及现在大明夺取天下前的元末乱世,他把目光放在了汉人心中的白月光,大唐之前的大汉身上。
作为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和其他人所有人一样,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诸葛亮。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诸葛武侯,治理天下的足迹遍布大汉,为大汉拿回西南,开疆拓土,封侯拜相。
如此人物,是所有臣子的终极奋斗目标。
罗本决定了,就写一个以诸葛亮为主要角色的故事。
弟子小施提出意见,认为诸葛亮出场就是帮哥哥做作业,天才之名引得皇帝亲临府邸,这出场配置太高了,作为主角很难让人带入的,戏剧冲突不够啊。
纸张在东汉被改进发明出来,于中兴年间大量增产,印刷书籍的技术也跟着突飞猛进。到了唐宋,书本已经在朝廷和民间的力量下足够便宜,教科书和文集、诗集、私人着作之外的商业通俗文学,也开始兴起,最基本的市场需求,写书人们都还是清楚的。
想以偶像诸葛亮为重要主角,罗本当然是希望帮着偶像把名声传扬天下的,这如何卖书的学问,自然要仔细考虑。
罗本听取了弟子小施的意见,决定让主角的出场稍稍放后,开局就给大家来点刺激的。
就以灵帝时期的黄巾之乱作为开场吧!
皇帝昏庸,外戚、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朝堂高官也都尸位素餐,天下灾害不断,民不聊生,正值此时,张角一呼百应,号召天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然后就是灵帝死后,少帝被外戚宦官裹挟,一直到董卓进京,要废立皇帝,俨然一个大汉倾颓,军阀上位的乱象。
浩浩荡荡一篇开头写下来,罗本很是满意这个刺激的开局。
弟子小施也看的心神激荡,只是看着书里还算个英雄人物的袁绍,问老师这是不是戏说的太过了。
感觉一开始的开场人物张角像主角,但是张角秒死了,现在又把乱汉的袁家人袁绍写的这么正经,咱戏说但不能胡说呀。
罗本让弟子别急,开局一个英雄人物袁绍,这是为了后面翻转的,真正的英雄人物,是袁绍边上的小弟,大汉未来定远侯,曹操,曹阿瞒。
想想吧,大家开始看着袁绍如此激烈对抗董卓,这么的英雄气概,结果后面发现这就一纯纯尸位素餐权贵一员,不仅是堵住大家上升通道的士族子弟,还是密谋篡汉的大奸臣,这反转是不是很是惊呆人的眼球?
罗本:“虽然我等读书人看史书,看民间百姓并不知晓,写书也要考虑书以后改成戏以后的戏剧效果。”
小施觉得老师说的对,但您的主角不是诸葛亮吗,不要搞错主角啊。
罗本让他别急,历史从来不谁的独角戏,咱们写的是群像剧,但是后期出场以后,戏份和高光都照着历史上来写,加点戏剧冲突,主角就会脱颖而出,不用担心旁人搞错。
很快,罗本就写到了书里第一个小高潮场景,那就是要废刘辩立刘协的时候,灵帝遗诏被陈留王拿出,震惊四座。
比起做皇帝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格外没有能力,见到董卓还哭的丢脸,以后的人生也籍籍无名的刘辩,少时冷静,大了以后以医为汉人造福,和张仲景、华佗、董奉并列为中兴名医的陈留王刘协,显然更得文人们的心。
得人心的后果,就是罗本把这场戏的高光戏份全给了刘协。
灵帝的遗诏,也是生前给了刘协,大汉存亡的关键时候,由刘协拿出,完全隐去了刘辩在朝堂难得的一次强硬。
阴谋挫败的董卓去长安请秦王,被拒绝后没多久,逃出洛阳的袁绍发出《奉天讨逆诏》,虽是为汉除贼,但是僭越之心初显。
很快,剧情就开始进入战乱阶段,董卓西攻长安,东抗盟军,西边的李雍等人都不是好惹的,但是盖勋老将军老当益壮和儿子盖顺和刘信死守住潼关,一老一少俨然就是大汉铁壁。
为了打斗戏更有看点,真实的将军如何统兵当然不能写,得写大家在马上械斗,各种挑衅叫阵也得出来,得让名人们打起来才好看。
要打,必须得打。
小施看完西边的剧情,想了想史书中的这两位。
盖勋将军是基本符合史实,儿子盖顺就有点瞎编了,史书只说他在中兴元年去凉州做县令,没说中兴之前人家在干嘛。
而刘信在史书中一向低调,就是一依附汉天子的宗室,但是很受重视,负责未央宫守卫工作,不出彩,但也从不出错。
盖将军毕竟老了,给盖顺和刘信加了不少战斗戏份,让他们代替盖将军打,也无可厚非。
东边的剧情,那就魔改比较多了。
首先,是吕布和徐荣直接成为二五仔,两位都是心向汉室,但是报国无门,被董卓收编的大大滴大汉忠臣,这样方便让后期他们被迅速策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