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枢密所言极是。”杨延昭立刻接口,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末将学艺不精,致有疏漏,自当勤加苦练,以期将来能多斩辽狗,报效朝廷。然则,当日一战,我部上下五十余名将士,人人奋勇,无一人后退!最终虽伤亡惨重,却也毙伤敌军二十余骑,使其未能全功!末将相信,陛下与朝廷,自有明鉴,绝不会因一时之挫折,而寒了前线将士们浴血奋战之心!”
他这番话,既承认了“失误”(给朝廷和对方一个台阶下),又彰显了杨家的忠勇和战果,更巧妙地将自己和前线将士绑在一起,暗示若朝廷因这次受挫而责难,会令将士心寒。
一时间,殿内寂静无声。文臣武将们神色各异,有的暗自点头,觉得这杨六郎应对得体,有勇有谋;有的则冷眼旁观,盘算着其中利害;潘美一系的几人,脸色则不太好看。
御座之上,赵光义深邃的目光在杨延昭身上停留了片刻,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最终缓缓开口道:“杨六郎勇气可嘉,亦知自省,甚好。边关将士之忠勇,朕素来深知。此事,不必再议。来,众卿满饮此杯!”
皇帝一锤定音,这场风波表面上算是过去了。宴席继续,丝竹再起,但气氛却微妙了许多。
散席出宫时,潘美与佘太君在宫门前“偶遇”。潘美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对佘太君道:“杨夫人,虎父无犬子,六郎伤愈之后,更是言辞犀利,见识不凡,将来必是国家栋梁,可喜可贺啊。”他语气平和,但那“言辞犀利”四个字,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意。
佘太君从容回礼:“潘枢密过誉了,小儿无状,还需多加磨砺。比不得潘小将军,年少有为。”
两人目光短暂交汇,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闪过,随即各自带着家人,登车离去。
坐在回府的马车里,杨延昭沉默不语。他知道,今日之后,他算是正式进入了潘美等人的视线,未来的明枪暗箭,只怕会更多。这场潘杨之隙,因他这番应对,似乎并未化解,反而可能更加深了一层。
但,他并不后悔。有些仗,必须打;有些话,必须说。
他掀开车帘,望向窗外汴京的万家灯火,眼神愈发坚定。这朝堂之上的无声厮杀,其凶险程度,丝毫不亚于边关的刀光剑影。而他,已经踏入了这片战场。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