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暗中联络草原上受辽国压迫的部落,如室韦、女真,进行战略牵制。
5. 加速囤积粮草军械于前沿重镇,并确保运输线路畅通。
6. 统一军令,明确主帅权限,严防监军或他人胡乱干涉军事指挥。
整篇奏疏,数据详实(部分借用了杨业的判断和市井流传的信息),逻辑严密,既指出了冒险浪战的巨大风险,又给出了一条看似更稳妥、更具操作性的争胜之路。其核心思想,便是将可能发生的“仓促北伐”,引导向一场“有准备的防御反击战”,甚至为未来真正的北伐打下坚实基础。
写完后,杨延昭看着墨迹未干的厚厚奏疏,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以自己的身份,这份奏疏根本不可能直达天听。他需要借助父亲的名义。
他找到母亲佘太君,将奏疏呈上,神色前所未有的郑重:“母亲,边关危急,孩儿忧心如焚,闭门数日,草拟此疏,乃孩儿对当前局势的一些浅见。若由孩儿具名,人微言轻,恐难以上达。恳请母亲过目,若觉其中有几分道理,可否……可否请父亲斟酌,以其名义,或能呈送御前?”
佘太君接过那沉甸甸的奏疏,仔细翻阅起来。起初她神色尚算平静,越往后看,脸色越是凝重,眼中不时闪过震惊、思索,最终化为一种复杂的惊叹。她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面容尚带稚气,眼神却已深邃如潭的儿子,久久无言。
这份奏疏的眼光、格局和对军政事务的理解深度,远远超乎了她的想象!这绝不是一个刚刚伤愈的年轻将领能写出来的!其中许多见解,甚至与杨业平日忧心之事不谋而合,且更为系统、大胆!
她沉默了很久,指尖轻轻拂过奏疏上力透纸背的字迹,最终,深吸一口气,看向杨延昭,沉声道:“昭儿,此疏……关系重大。你确定,要让你父亲看到?”
杨延昭迎接着母亲锐利的目光,毫不退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杨家世代受国恩,值此危难之际,岂能惜身不言?纵使言辞稚嫩,惹人笑话,孩儿亦无悔。只盼能尽绵薄之力,提醒朝廷,谨慎用兵,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他最后几个字,说得异常沉重,仿佛已看到了那尸山血海的未来。
佘太君深深地看着他,仿佛要将他灵魂看穿。最终,她缓缓卷起奏疏,紧紧握在手中,点了点头:“好。此疏,我会以最快速度,秘密送往你父亲军中。至于他是否采纳,如何上奏,便由他自行决断。”
“多谢母亲!”杨延昭躬身一礼,心中一块大石落下,随即又被更大的悬吊起。种子已经播下,但它能否在权力的土壤中发芽?能否稍稍改变那既定的历史洪流?
他不知道。他只能等待。而边关的烽火,已然映红了北方的天空。这场由他掀起的、试图逆天改命的无声波澜,终于第一次,真正触碰到了那决定千万人命运的国家棋局。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