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宣抚使司。
杨延昭同样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截获通敌船只的证据上交后,他并没有等来预期的朝廷褒奖或进一步指示,反而接到了数封来自不同渠道、措辞隐晦的“劝诫”信。有的提醒他“适可而止”,“边帅不宜过度介入地方及朝堂事务”;有的则暗示他“证据未必可靠”,需防“小人构陷”;甚至还有来自某位宗室勋贵的书信,拐弯抹角地询问那批弩箭的具体情况,言语间颇为关切。
“看来,我们捅了马蜂窝了。”杨延昭将一封书信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语气带着淡淡的嘲讽。
“六郎,汴梁的水太深,我们……”杨延光面露忧色。北疆直面兵锋,他们无所畏惧,但来自背后的暗箭和朝堂的倾轧,却让人防不胜防。
“无妨。”杨延昭摆了摆手,“既然已经捅了,就不怕它蜂拥而出。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稳住北疆,同时……给皇城司的李宪,递一把更锋利的刀。”
他沉吟片刻,道:“将我们之前掌握的,关于孙敬与那汴梁绸缎商人往来,以及那商人与王钦若侄儿关联的线索,通过隐秘渠道,透露给皇城司在定州的探子。记住,要做得像是他们自己查到的。”
杨延光眼睛一亮:“明白!这是要把火,引到该烧的地方去!”
杨延昭点了点头。他不想直接与王钦若一派开战,那会引发朝局动荡,于国无益。但借助皇城司这把“刀”,剪除其羽翼,敲山震虎,却是可行的。
数日后,汴梁。
皇城司的审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名被秘密抓捕的、与江南海商关系密切的登州军械库小吏,在严刑拷打下,“招认”了倒卖军械的事实,并指认了上线——一名已经“意外”死亡的登州参军。线索似乎就此断了。
然而,几乎同时,皇城司在定州的暗探,“意外”查获了那个与孙敬往来的汴梁绸缎商人,并顺藤摸瓜,牵扯出了王钦若的远房侄儿!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王钦若本人参与通敌,但其侄儿与边境将领(孙敬)、以及可能通敌的商人往来密切,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王钦若顿时陷入了极大的被动,连续数日称病不朝。
而江南方面,皇城司的抓捕行动也开始升级,数名与“沈半城”等人关系密切的中层管事、账房被秘密逮捕,严加审讯。杭州城上空,笼罩着一片肃杀之气。
海上的萧挞凛,也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
接应船只迟迟不至,约定的物资补给中断,南朝水师主力日益逼近,而沿岸的骚扰和抵抗却愈发顽强。他意识到,这次跨海远征,恐怕难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了。
“将军,粮草只够维持半月,箭矢损耗严重,部分战船也需要维修。是否……先行撤退?”副将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萧挞凛望着南方海天相接之处,那里仿佛有南朝水师无尽的帆影正在逼近。他不甘地一拳砸在船舷上,最终长叹一声:“传令……舰队集结,撤回辽东!”
持续了数月之久的登州海患,随着辽军舰队的悄然撤退,暂告一段落。海上的惊雷渐渐平息,但由它引燃的朝堂与江南的暗火,却刚刚开始猛烈燃烧。
杨延昭站在定州城头,望着东南方向渐渐散去的战争阴云,心中并无多少轻松。
海寇虽退,内患未平。波谲云诡的朝堂争斗,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绝不会因为一次海上危机的解除而消失。
他知道,自己依旧身处漩涡中心。接下来的,将是更加复杂、更加考验智慧和定力的博弈。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