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内。
就在方炎于书房择宝之时,殿内正在举行朝会,议题正是刚刚传来的辽国最新战报。
“陛下!”蔡京手持笏板,声音洪亮,“刚得边报,辽主天祚帝耶律延禧于应州被金将完颜娄室擒获,辽国…已然实质上亡国了!”
殿内一阵骚动。虽然早有预料,但一个立国两百余年的北方王朝就此落幕,依旧令人唏嘘震撼。
蔡京继续道:“此乃天赐良机!陛下,莫要忘了此前我与金国签订之‘海上之盟’!盟约规定,金攻辽中京,我朝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我大宋!如今辽国已亡,正是我王师北定燕云,收复汉家旧疆,完成太祖太宗未竟之业之时!”
他话音落下,一群主和派(此刻更应称为主“功”派)官员纷纷附和,言说此乃不世之功业,正当趁金国刚灭辽、立足未稳之际,迅速出兵,光复故土。
徽宗被说得心潮澎湃,收复燕云,这可是足以让他比肩甚至超越先祖的功业!也许凭借此功自己可以获得大圣之道!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青史留名成为大圣,被后人赞颂为大宋王朝中兴之主的景象。
“好!枢密使童贯听令!”徽宗霍然起身,意气风发。
“老奴在!”
“朕命你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总领北伐诸军事,尽起京畿、河北精锐,共计三十万大军,克日北上,收复燕云!”
“老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踏平燕京,收复故土!”童贯跪地接旨,眼中闪烁着权力与野心交织的光芒,灭亡辽国可得灭国之功自己晋升半圣有望!统率三十万大军,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军权!
苏迈、宗颖等少数清醒之臣面露忧色,想开口劝阻(毕竟宋军战力堪忧,且新胜金军,更应巩固边防),但见徽宗和蔡京等人正是兴奋头上,知道此时劝谏无异于泼冷水,只能将话咽回肚子里。
一场关乎国运的巨大军事行动,就在这胜利的喧嚣与膨胀的野心中被决定了下来。而刚刚血战归来、重伤未愈的方炎,尚不知自己即将被卷入另一场更大的风暴漩涡之中。
方炎手捧那卷沉甸甸的《清明上河图》,在内侍的恭送下,走出了延福宫书房。阳光洒落在温润的玉轴和略显陈旧的绢帛上,仿佛为画中那繁华汴京镀上了一层金辉。指尖传来的,不仅是丝绢的细腻质感,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磅礴而温热的“生”之气息,丝丝缕缕,透过皮肤,沁入心脾,缓缓滋养着他因过度透支而受损的神魂与文宫。那丝蕴含其中的“民为邦本”的圣道真意,更是与他兵戈文心深处“守护”的信念隐隐共鸣,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坚定。
他并未立刻离去,而是站在宫檐下,微微闭上双眼,仔细体会着这种奇妙的感应。画中万民的生计、城市的脉搏,仿佛与他自身的呼吸渐渐同步。他隐隐觉得,若能长期观摩此画,不仅伤势能加速恢复,或许对自身文心的锤炼、对兵道“止戈为武”真谛的理解,都将有难以估量的裨益。
“定远侯爷,陛下恩典,特许您可在宫内乘车轿至宫门。”一名级别更高的内侍躬身前来,身后跟着一顶四人抬的青呢小轿。
方炎收回心神,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殊荣,也确实是此刻身体所需。他将画卷仔细抱在怀中,如同抱着一座城池的重量、万民的期望,弯腰坐进了轿中。
小轿平稳地行走在深邃的宫道之上,轱辘声在寂静的红墙黄瓦间回荡。方炎撩开轿帘一角,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巍峨宫殿、森严禁卫,心中却无多少喜悦,反而沉淀下更多思索。陛下的赏赐不可谓不厚,延福宫选宝更是天恩浩荡。但越是如此,他越是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功高震主,古来有之。昨日午门外百官相迎的盛况犹在眼前,今日延福宫独对的恩宠已加于身。这份“圣眷”,是护身符,或许也是…催命符。
尤其想到完颜阿骨打那十日之约如同悬顶之剑,朝堂之上蔡京、王黼等人看似热情实则疏离的眼神,还有那深不可测、似乎无处不在的山河鉴,明日的稷下学宫圣道之争…前路绝非坦途。
正当他思绪纷飞之际,轿子微微一震,停了下来。外面传来一阵略显急促却又刻意压低的马蹄声和甲胄摩擦声。
“可是定远侯爷车驾?”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焦虑。
方炎掀开轿帘,只见宗颖的副将,一位姓刘的老将军,正勒马停在一旁,脸上带着忧色,额角甚至还有未干的汗迹。
“刘将军?何事如此匆忙?”方炎心中一凛,生出不祥预感。
刘将军看了一眼旁边的内侍,压低声音道:“侯爷,刚散的朝会…出大事了!辽主天祚帝…被金兵擒了!辽国,完了!”
方炎瞳孔骤缩!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确切消息,依旧心神震动。一个延续二百余年的大国,竟真的就此崩塌!
刘将军语速更快,声音也更低:“蔡太师等人立刻以‘海上之盟’为由,力劝陛下发兵北伐,收复燕云!陛下…陛下已经准了!任命童贯为宣抚使,总领河北、河东兵马,克日集结三十万大军,北上攻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