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阳光如同一束金色的箭,穿过稷下学宫那高大而庄严的窗棂,直直地洒在明伦殿旁的“集贤堂”内。这座建筑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堂内宽敞明亮,数十张黑漆长案整齐地排列着,仿佛是一片知识的海洋。这些长案按照百家流派分区而设,每个区域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每张长案上,都摆放着精致的青铜餐具,它们在阳光下闪耀着古老而神秘的光芒。
稷下学宫一直遵循着“食不言,寝不语”的古礼,用膳时本应是安静异常的。然而,今日的“集贤堂”却有些与众不同。上午那场激烈的论道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无形的思想激流在堂内弥漫,使得整个氛围都显得格外紧张而热烈。
方炎被安排在靠近大殿中央的位置,左右皆是上午发声支持他的墨家、法家等学派士子。与对面儒家主桌那群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大儒们形成鲜明对比。
侍者们轻盈无声地穿梭于宴会厅之间,他们的动作优雅而娴熟,一道道精美的佳肴被端上了餐桌,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炮炙小羊,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葱烧麋鹿,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芹菹兔醢,清爽可口,别有一番风味;煨炖牛腩,炖煮得恰到好处,入口即化。
这些佳肴搭配着黄粱饭和雕胡饭,黄粱饭粒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米香;雕胡饭则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色泽,口感软糯。
餐具更是引人注目,成套的青铜器皿摆放得整整齐齐,碟、碗、杯、豆依次排列,彰显着千年学宫的深厚底蕴和严格的礼制。
就连蘸料也有十数种之多,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完美地诠释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儒家饮食精髓。
酒过三巡,菜尝五味。
席间气氛却逐渐微妙起来。儒家主桌那边,几位原先支持王伦的大儒面色依旧不悦。其中一位身着深紫儒袍、面庞清瘦的老者——来自圣庙孔府的孔颖正,忽然清了清嗓子,举杯起身。
“今日问道盛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声音温厚,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方才方侯爷一番高论,令人耳目一新。然我儒家之道,不仅在于辩理明义,更在于平日修养心性,融于生活点滴。今日佳肴美器在前,不如效法古之先贤,行一雅令,以助酒兴,亦显我才艺修养。老夫提议,以对联佐酒,如何?”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谁都听得出来,这分明是针对方炎而来。谁不知孔家不仅是儒家圣地,更是文采风流之渊薮,对联属对更是其家学渊源之一。
方炎放下酒杯,微微一笑:“不知孔先生欲行何令?”
孔颖正抚须道:“简单。由一人出上联,指定一人对下联。若对得工整,满饮此杯为贺;若对不出,则罚酒三杯,并需向出联者执弟子礼请教。方侯爷以为如何?”
这已近乎赤裸裸的挑战了。不少百家士子面露怒色,这分明是要在方炎最不熟悉的领域折辱他!
方炎神色不变,从容应道:“客随主便。孔先生请。”
孔颖正眼中闪过一丝得色,略一沉吟,开口道:“既如此,老夫便抛砖引玉。我这上联是——”他故意顿了顿,环视全场,一字一句道:
“烟锁池塘柳。”
此联一出,满堂哗然!
就连儒家席中不少年轻学子也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闻名天下的绝对!相传为后主李煜所出,数百年来无人能对得工整。上联五字,字字嵌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且意境悠远:江南晨雾笼罩着池塘边的垂柳,如诗如画,却又带着淡淡的愁绪。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方炎身上。孔颖正抚须微笑,已然胜券在握。
方炎沉吟片刻,脑中飞快搜索。这联确实极难,不仅要求下联也含五行偏旁,还需平仄相对,意境相合。他忽然想起曾在古籍中见过一个下联,稍作调整便可适用。于是抬头一笑:
“炮镇海城楼。”
众人一愣,随即细细品味。
“炮”火字旁,“镇”金字旁,“海”水字旁,“城”土字旁,“楼”木字旁。五行俱全,丝毫不乱!
更妙的是,意境上,上联是江南婉约的晨景,下联是北疆雄壮的关防,一柔一刚,一静一动,形成了奇妙的对比与统一。
“好!”墨家席中率先有人喝彩。
随即喝彩声此起彼伏。就连一些儒家学子也忍不住点头称妙。
孔颖正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方炎竟能对上此联。他强笑道:“方侯爷果然才思敏捷。不过‘炮镇’对‘烟锁’,虽工整却稍显生硬。而且……”他话锋一转,“此联早有此对,不算新鲜。老夫这里还有一联。”
这话已近乎耍赖,但碍于他的身份,无人敢直言。
孔颖正不顾众人异样目光,缓缓道出第二联:
“鸡饥盗稻童筒打。”
此联更加刁钻!七个字中竟有三对谐音:“鸡”与“饥”,“盗”与“稻”,“童”与“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饥饿的鸡偷吃稻谷,孩童用竹筒驱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