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殿内,一股淡淡的药香和墨香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一振。放眼望去,只见殿内的景象与寻常皇宫大殿截然不同,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反而更像是一座巨大的丹房与书斋的结合体。
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意境飘渺的山水道画,这些画作并非普通的山水画,而是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意境。它们或云雾缭绕,或山峦叠嶂,或流水潺潺,每一幅都仿佛能让人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之中。
殿内的书架林立,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但仔细一看,却发现这些书籍多是道家典籍和古玩珍品。这些典籍有的已经年代久远,书页泛黄,但却保存得相当完好;有的则是新近抄写的,字迹工整,墨香四溢。
大殿的中央,没有象征皇权的龙椅,只有一个巨大的蒲团。蒲团周围摆放着香炉、丹鼎、砚台、刻刀等物,这些物品虽然看似杂乱无章,但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雅致和韵味。
蒲团之上,一人身着道袍,却绣着龙纹,闭目盘坐。他的面容清癯,气质出尘,带着浓厚的书卷气和艺术家的风雅。此人正是宋徽宗赵佶,他的形象与人们印象中的皇帝大相径庭,更像是一位超凡脱俗的道士或文人雅士。
然而,当方炎的目光落在赵佶身上时,他却感受到了一股与殿外气运金龙同源的庞杂而饥渴的气息。这股气息如同汹涌的波涛,在赵佶的体内翻腾,似乎在渴望着什么。
赵佶缓缓睁开眼,他的眼眸深处,竟有紫气一闪而逝,带着道家半圣的威压,却又隐隐流露出一丝帝王的多疑与算计。
“方爱卿,你来了。”赵佶开口,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稷下学宫之事,朕已知晓。做得很好,挫了孔家那老顽固的锐气,也让我大宋百家,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语气平淡,仿佛在评价一幅画作的好坏,而非一场关乎国本的道争。
“臣,幸不辱命。”方炎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幸不辱命?”赵佶轻轻一笑,站起身,踱步到一座丹鼎前,手指无意识地拂过鼎身繁复的花纹,“是啊,是幸不辱命。你可知,朕为何乐见你压过孔慎之?”
不等方炎回答,他便自问自答:“因为儒家独尊太久了。久到他们忘了,这天下,是赵家的天下,是朕的天下!而非他孔家一言堂!”他的语气微微转冷,带着一丝帝王对权臣的忌惮。
随即,他语气又变得热切起来,指向四周:“爱卿你看,朕之大道,岂是区区儒术所能囊括?道法自然,丹术可求长生;书画精妙,可通天地神韵;墨家工巧,可利国利民!朕之‘兴道学’国策,令天下广建道院,与圣院分庭抗礼,便是要借道家气运,助朕窥得无上妙境!”
他脸上泛起一丝不正常的潮红,那是境界强行提升后的虚浮之象:“朕已借此,融合道、画、书、墨数家之长,成就前无古人之道家半圣之境!”
方炎心中明镜似的,外面那条饥渴的气运金龙早已说明了一切。这位皇帝陛下,走的是一条掠夺式的捷径。他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赵佶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方炎,那眼神深处的饥渴,与殿外的金龙如出一辙,“半圣?还不够!远远不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道家的路,朕已看到尽头!清静无为,如何能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朕要的,是真正的一统天下!是超越半圣,直达大圣乃至更高的无上尊位!”
他猛地一挥手,一股强大的气势散发开来,却依旧难掩其核心的虚浮:“而唯有王道!唯有一统中州,纳万民气运、聚万里河山于一身,以帝王之尊,行堂皇王道,方能成就朕的大圣之路!”
他几步走到方炎面前,目光锐利如刀:“方爱卿,你可知为何召你入宫?不仅仅是因为你赢了孔慎之!更是因为,朕需要你!需要你的兵家之力,需要你为朕扫平蛮夷,一统中州!”
他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北伐!必须先北伐!收回燕云十六州,这是朕王道之始!只要拿下燕云,国运大涨,朕必能借此契机,一举踏破门槛,成就王道半圣!届时,携北征大胜之威与半圣之力,横扫金辽,吞并西夏,威服四海,中州一统指日可待!朕的大圣道果,亦在其中!”
方炎沉默不语,心中却如惊涛骇浪一般。他终于完全洞悉了赵佶的所有盘算,原来兴道学、纳百家气运,都不过是赵佶为了积累力量、突破初期瓶颈的权宜之计。他真正的野心,是要以帝王之身成就那传说中的“王道大圣”!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通过无尽的扩张和战争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领土。方炎不禁感叹,赵佶的雄才大略确实令人钦佩,但这样的计划也意味着无尽的杀戮和破坏。
“陛下雄才大略,臣钦佩。”方炎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平静而沉稳,让人难以捉摸其中的真实情绪。“只是,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北伐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如今民生凋敝已久,百姓们渴望和平与安宁。恐怕我们需要从长计议,先稳固内政,让国家休养生息,积蓄足够的力量之后再做打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