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万象更新。方炎与韩信,这两位历史上不死不休的对手,如今却并辔而行,率领十万武装到牙齿的新式铁骑,如同出闸猛虎,直扑荥阳!
刘邦与群臣还在急着联合天下诸侯剿灭“项羽”,却收到了来自楚军的挑战。楚军骑兵的机动力与复合弓的射程,加上在关键战役中投入的炸药包与火药罐,彻底摧毁了汉军的防线。荥阳一战,汉军主力被彻底击溃,刘邦在乱军中仅率少数亲随仓皇西逃,天下震惊!
站在荥阳城头,望着远方汉军溃退的烟尘,方炎对兵家之道的理解愈发深邃——兵者,诡道也,然其根本,在于知势、造势、用势。以正合,以奇胜,存乎一心。
天下大局已定,方炎携不世之威,回师彭城。
项羽并未称帝,而是仍然称自己为西楚霸王,以彭城为都,在楚国境内全力变法改革:兴修水利,鼓励农耕,统一度量衡,大力扶持工匠,推广基础教育。
为迅速稳定天下,他大肆分封功臣(韩信为齐王,英布复为九江王,钟离昧等功臣皆为列侯),施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待天下稳固,经济复苏,国力强盛之后,方炎循序渐进地推行了推恩令,温和而坚定地瓦解了诸侯王的势力。
数年后,楚王宫再次点将。已是齐王的韩信,被授予征西大将军印信,率领十万装备了火枪与火炮的现代化军团,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统一与征服之旅。兵锋所指,西域诸国、广袤蒙古、岭南百越、辽东沃土,尽数纳入大楚版图。
在韩信为大楚帝国开疆扩土之时,方炎(项羽)也没闲着。
大楚在通过“推恩令”温和而坚定地收回主要权力,彻底终结了分封割据的隐患后,方炎深知,一个稳固的帝国不仅需要统一的政权,更需要一套高效、公正且能持续运行的制度,以及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社会。
于是,一场自上而下、席卷整个大楚帝国的深刻变革,在方炎的蓝图下全面展开。
方炎首先对中央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正式确立 “三省六部制” 作为帝国的核心行政架构,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汇聚天下良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封驳,监督政令得失。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处理全国具体事务。
这套体系职权分明,相互制衡,极大地提升了行政效率与稳定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帝国巨舰的平稳航行。
与此同时,他彻底打破了数百年来由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举荐制”,正式推行科举取士。不论门第高低,贫富贵贱,凡大楚子民,皆可凭才学参加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梦想。
考试内容虽仍尊经典,但方炎逐步加入了算学、律法乃至初步的格物之学,旨在选拔真正能治理国家的实用之才。这一制度,如同为沉寂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活水,让天下寒门英才尽入彀中,也为帝国的统治奠定了最广泛的人才基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方炎来自现代的灵魂,深知民生才是帝国最坚实的根基。他推行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楚推行了 “均田令”与“安居策”,国家承认并保障每位十岁公民享有基本农田的耕作权,确保“耕者有其田”。同时,由工部主导,在各州县兴建大量标准化的安居屋舍,以极低的价格或功勋兑换的方式,确保“居者有其屋”。这使得社会最底层的百姓获得了最基本的生存与尊严。
接着大楚继续推行“惠民医馆”与“蒙学义塾”,各州府县设立官办的“惠民医馆”,为民众提供近乎免费的基础医疗救治,极大地降低了婴儿夭折率与瘟疫死亡率。同时,推行“五年蒙学”,所有适龄儿童,无论男女,均需进入“义塾”接受基础的读写算教育、法律常识与社会公德培养。他认为,唯有开启民智,国家才有未来。
在方炎的主持下,大楚帝国颁布了第一部系统性的成文法典——《大楚律》。它强调“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律法条文清晰,减少了随意曲解的空间,使得社会运行有了明确可靠的准绳。
方炎更注重塑造社会的共同价值观。他提出了简洁而有力的大楚十二字核心社会价值观:“忠国、孝亲、仁爱、守信、义勇、勤勉”。通过官学、蒙学、报刊乃至戏曲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进行宣扬,旨在凝聚国民认同,塑造一个既有秩序又有温情的强大文明。
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改革,其终极目标,正是方炎曾对韩信提及的理想——人人如龙。
他所谓的“龙”,并非指人人都要成为帝王,而是指每个人都应像龙一样,拥有翱翔于天的潜能与机会。农民能凭借勤劳与新技术获得丰收,工匠能凭借巧思改进工艺技术,商人能凭借诚信通行天下,学子能凭借才学为国效力……每个生命,都能在帝国提供的公平舞台和基本保障上,挣脱出身与门第的束缚,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