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吕辰依约来到西单牌楼附近那个僻静角落。陈得雪老人瑟缩在寒风里,见到吕辰,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低声说:“小同志,家里有本旧书,想换点实在东西……粮食,成吗?”
吕辰点头:“成。您带路?”
老人领着吕辰七拐八绕,进了一个破败小院的东厢房。屋里阴冷,陈设简单。老人从炕柜深处摸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页泛黄,边角磨损得厉害。
“元刻本,《史记》里的《刺客列传》。”老人声音干涩,把书递过来。
吕辰听过《史记》,但是有没有《刺客列传》他都不清楚,而且“元刻本”是什么意思?一个叫“元刻本”的人编撰的?
吕辰接过了书,哗啦啦翻了几下,他觉得这纸不一样,比常见的纸薄,透光看能看到细密的竹丝纹路,摸上去有种特殊的韧劲。书页上的字是刻印的,墨色深黑,笔画硬朗,有种古朴的力道。版心印着粗黑的线条,上下各有一个像鱼尾巴的小标记。最扎眼的是书页的天头地脚和行间空隙里,密密麻麻写满了朱砂小字,有些地方红彤彤一片,几乎把原本的墨印都盖住了。书脊线有些松动,边角有虫蛀的小眼儿,纸页上还散落着些深黄的斑点。
“这书……看着有年头了。”吕辰翻了几页,那些细密的朱批看得他眼晕,只觉得古老又沉重,不过,反正这冬天,也不敢拿新鲜蔬菜去卖,农场空间里的牲畜都吃不完,就当行好事了。
“祖上传下来的,”老人声音低下去,“年头是不短了。能换多少……粮食?”
吕辰合上书,看着老人枯瘦的手和空茫的眼神:“您等着,我去弄。”
第二天下午,吕辰雇了个板车,拉来了沉甸甸的几袋东西:一袋黄澄澄的玉米面,一袋饱满的麦粒,一大捆还带着霜气的翠绿大白菜,一堆水灵灵的萝卜土豆,甚至还有一小袋晒干的豆角。东西卸在陈得雪那冷清的小院里,堆成了小山。
“老先生,您点点。”吕辰把那个布包着的《史记》揣进怀里。
陈得雪看着眼前小山般的粮食蔬菜,枯瘦的手指微微颤抖,喉头滚动了几下,只低低说了句:“够了,太够了……多谢小同志。”他伸出冰冷的手,和吕辰握了握,那手轻飘飘的没什么分量。
吕辰没多话,裹紧棉袄,抱着那本换来的旧书,转身融入了冬日铅灰色的街道里。身后的小院,只剩下老人对着满院粮食,在寒风中长久地伫立。
这天清早,吕辰刚把空间里新收的几茬小白菜和萝卜用意念归置好,就听见院门被轻轻叩响。
打开门,吴奶奶裹着棉袄,头上包着围巾,手里端着一个粗陶大碗。
“小辰啊,快,接着!”吴奶奶把碗递过来,“今儿是腊八,奶奶熬了点粥,给你们兄妹仨尝尝。柱子跟雨水起来没?趁热乎吃!”
吕辰赶紧双手接过,“哎哟,谢谢吴奶奶!您老费心了!表哥去丰泽园上工了,雨水还在睡懒觉呢,我这就叫她去。”他心头一暖,这腊八粥熬得粘稠,用料丰富,红豆、芸豆、花生米、红枣、栗子。
“赶紧趁热吃。”吴奶奶摆摆手,正要转身,张奶奶也端着一个罐头瓶走出来,里面是刚刚泡上的腊八蒜。
“他吴家大婶动作真快!”张奶奶笑着走过来,“小辰,我们家泡的腊八蒜,也给你拿一罐子。这日子口,配粥吃正好,开胃!”
“谢谢张奶奶!”吕辰高兴坏了,“让您二位破费了。”
“破啥费,自家做的。”张奶奶说,“你们仨刚安家,又年轻,怕是不知道今天要吃腊八粥,我就给你们送了点来,图个吉利。快拿进去吧,别凉了。”两位老太太又叮嘱了几句天冷加衣的话,便各自回家了。
吕辰来到雨水的房间,小雨水还在熟睡,这孩子睡觉不老实,大冬天的踢被子,算了,等她起床再吃吧。
吕辰打开了回风炉的烟道阀门,烧上一壶水,又给小咪喂了点吃的,裹着棉被躺上大藤椅,意识进入农场空间。自从山坡上的草地长出来以后,空间里一直生机勃勃。然而,当他“巡视”到山坡上放养牲畜的区域时,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四只小猪仔,如今已经长成半大。两头小公猪明显进入了发情期,显得异常焦躁不安。它们不再安分地吃草,而是用鼻子使劲地拱着草地,甚至用身体去撞击小树苗,把原本平整翠绿的山坡草地破坏得一片狼藉,泥土翻卷,草根裸露。更麻烦的是,它们还试图去骚扰那两只相对安静些的小母猪,弄得鸡飞狗跳。
“这可不行!放任下去,不仅草地遭殃,还可能受伤,甚至会造成母猪过早繁育。”
意念一动,两道圆形的土墙长了起来,一道在南面的山坡,将两头躁动的小公猪圈在一起;另一道在北面的山坡,把两只小母猪圈在了一处。这样既保证了隔离,又让它们各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食物水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