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爷沉默地点点头,目光重新沉入纸页中,极其专注地,一页页地慢慢翻阅。时而用放大镜仔细辨认模糊的字迹或印章,时而手指在某个人名或年代上停留片刻。书斋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轻微沙沙声。
吕辰也不打扰,静静地坐在一旁,他知道,对于郎爷这样的人,这样一函跨越时空、承载着一个家族记忆的故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时间悄然流逝,直到窗外天色开始泛灰,郎爷才缓缓合上谱册。他长长地、极其缓慢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将一段沉重的历史轻轻放下。他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一种沉浸在往事中的疲惫与感慨。
“光绪二十三年,最后一次大修。”郎爷的声音有些沙哑,“添注止于民国四年,郎鸿昇之三子出生。其后便是空白了。”
他抬起头,像是在对吕辰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郎川河,郎家村,祠堂门前有一对石鼓,据说是某位中了进士的先祖立的。村口有棵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这些,谱里都有图记记载。看来,彼时族运虽不及明末清初时显赫,但人丁还算兴旺,根基犹在。”
“只是这后来的空白……”郎爷摇了摇头,语气沉痛,“民国肇始,便是乱世。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徽州虽处山地,也难逃波及。尤其是抗战时期,婺源几度易手,多少村落被焚,多少家族流散,这郎氏宗谱后续无记,只怕……。”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沉重的猜测已很明显,一个可能延续了数百年的家族谱系,或许就在那时代的巨变中,戛然而止,散落湮灭。
良久,郎爷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眼神恢复了清明,但却涌动着激动和探究。
“小吕啊,”他声音很低,带着颤抖,“你可知,老夫祖籍何处?”
吕辰心中一跳,一个隐约的猜测浮上心头,他谨慎地回答:“只听您提过祖上在前清宫里校书,却未曾听您说起祖籍何方。”
郎爷的目光紧紧盯着吕辰,一字一句地道:“老夫祖上,正是婺源郎氏。康熙朝中期,一支迁入顺天府。至我曾祖,入选内府校书郎,此后三代,皆以此职侍奉宫廷。家中原本也藏有一部《婺源郎氏宗谱》,乃是迁京之时,本家所赠,与族中各地支脉所持之谱同源而出,详略或有差异,但世系源流一般无二。”
他呼吸急促,眼中闪过一丝痛楚:“那部谱,连同家中无数藏书,在庚子年那场大乱中,尽数毁于一旦了。那时我还年幼,只记得家中烈火熊熊,祖父顿足捶胸,泣血哀嚎,那是我郎家京支传承之根脉啊。”
郎爷的声音哽咽了一下,他闭上眼,平复了片刻,才继续道:“后来世道越发艰难,与婺源本家也早已断了音讯。再后来便是连年战火,天地翻覆。我本以为婺源本家恐怕也已遭劫,那郎氏一族的完整记忆,再也无人能拼凑齐全了。”
他猛地睁开眼,目光如电,射向桌案上那函朴素的谱册,眼神炽热得仿佛要将其点燃:“没想到今日!竟能在你手中,再见此谱!这真是……”
郎爷一时间竟激动得难以成语,他伸出手,颤抖着再次抚摸那蓝色的封面,仿佛那是失散多年的至亲骨肉。
吕辰也是心中剧震,虽然有所猜测,但听到郎爷亲口证实,仍觉不可思议。这世间机缘,竟是如此巧妙!他无意中得来的—函族谱,竟是郎爷家族失散多年的根脉记载!
“郎爷,这真是天意!”吕辰也难掩激动,“周师傅一念之仁,莫家后辈委托,我恰好去了,又恰好觉得此谱或许有意义便留下,层层机缘,竟是让它回到了您手中!”
“天意,真是天意啊!”郎爷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眼中竟隐隐有泪光闪动,“苍天待我郎氏不薄!竟留此一线根脉,重光于此!”
他猛地站起身,在书斋里来回踱了几步,情绪激昂,全然不见了平日的淡定从容。忽然,他停下脚步,转向吕辰,神色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肃穆。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竟对着吕辰,双手抱拳,深深一揖!
吕辰吓了一跳,慌忙跳起来侧身避开:“郎爷!您这是做什么!折煞小子了!”
郎爷却坚持将揖作完,直起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吕辰,语气沉凝而恳切:“小吕,这一揖,你受得!此谱于我,于我京支郎氏,恩同再造!非此一揖,不足以表我感激之万一!此乃寻根之恩,续脉之德!请受我郎兆远一拜!”
吕辰连忙扶住郎爷:“郎爷,您快别这么说!我只是误打误撞,物归原主罢了!当不起您如此大礼!”
“不,你当得起。”郎爷握住吕辰的手臂,“你可知,有了此谱,我京支郎氏便不再是无根浮萍!我便能清晰地追溯源流,知晓自己究竟从何而来,世代祖先有何功业德行!更能以此为依据,尝试联络或许尚存于世的婺源或其他地方的族人!此谱,便是我郎氏重续血脉、再聚族亲的唯一凭据!此恩,何其重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