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下午,小院如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其间,不时被大人们塞一块喜糖,更添几分热闹。
日头西斜,王营长和李连长点燃灶火,略带湿气的灶台冒着白色水汽。傍晚时分,院外传来熟悉的谈笑声——何雨柱的三位师兄李长林、颜兵、余则全相约而至。
作为明日宴席的“主厨天团”,他们当晚便提前进驻,开始关键的前期准备。
“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何雨柱激动地迎上前,“就等你们了!”
“柱子,恭喜啊!”大师兄李长林笑着拍拍他的肩。
“客套话稍后再说,”利落的二师兄颜兵挽起袖子便问,“食材都齐了吧?我们先看看,该泡发的、该腌制的都得赶紧处理。”
三位师兄经验丰富,一进院便直奔主题。他们仔细查看食材,迅速盘算明日菜单与工序,很快下达清晰指令:“海参今晚就得发上!”“火腿切一部分提前蒸!”“猪肉按部位处理,该切块的切块,该剁馅的剁馅!”“鱼刮鳞去内脏,用料酒姜片腌上!”“鸡鸭处理干净,高汤现在就可以吊了!”
帮厨的婶子们立刻听从调遣,洗切剁砍,各司其职。三位师兄则亲自操刀处理关键食材,刀光闪烁,手法娴熟,令人眼花缭乱。临时案板上很快堆满分门别类的食材。
巨大的汤桶坐在新砌的灶台上,柴火熊熊,浓郁的高汤香气渐渐弥漫,勾得人馋虫蠢动。
吕辰与何雨柱也没闲着,忙着打下手、递东西、照看火候。雨水则乖巧地为大人们端茶送水。
夜色完全笼罩,但小院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灶火融融。食物的香气、人们的笑语与锅勺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
晚间,师兄们为大家准备了简餐,饭后再次检查一番,交代好夜间事项,方才回去休息。
七月初八,秋高气爽,宝产胡同甲五号院张灯结彩,红绸高挂。
晨曦微露,小院已是一派忙碌景象。何雨柱天未亮便起身,对镜整理簇新的藏青色中山装——不同于领证那日,这套是陈雪茹亲手改制,针脚细密,剪裁合体,衬得他越发精神。
他仔细刮净胡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吕辰为他别上一朵大红绸花。
“哥,真精神!”雨水推门进来,眼前一亮。她今日也穿着新衣,淡粉色衬衫,两条油光水滑的辫子系着红色头绳。
吕辰又拿来一条新皮带:“表哥,换上这个。雪茹姐特意交代的,说更配你这身。”
何雨柱接过皮带,憨厚一笑,眼中满是幸福光彩:“都准备妥当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吕辰笑道,“邻居们已各就各位,吴奶奶带着几位婶子在张家院子张罗妇女孩子的座位,王营长和李连长带人在胡同口搭彩门呢。”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难掩激动:“我这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
“正常,新郎官都这样。”吕辰拍拍他肩膀,“走吧,先去给爸妈和姑姑上香。”
正堂已被布置为喜堂,北墙正中悬挂毛主席像,下方供桌摆着吕辰父母与姑姑吕冰青的牌位。吕辰点燃三炷香递给何雨柱,兄妹三人恭敬行礼。
“妈,舅舅,舅妈,”何雨柱声音哽咽,“今天柱子成家了,娶的是好姑娘陈雪茹,能干又贤惠。你们在天有灵,保佑我们吧。”
上香完毕,院外已传来喧闹声。赵老师带着几个半大孩子正在张贴大红喜字和对联。大门上的“囍”字端庄大气,两旁对联写道:“同心永结劳动果,并蒂常开幸福花”。
“赵老师,辛苦您了!”何雨柱忙迎上前。
“不辛苦不辛苦!”赵老师推推眼镜,满面红光,“柱子,恭喜啊!这可是我第一次给人写喜联,还合意吧?”
“写得太好了!谢谢赵老师!”何雨柱连连道谢。
这时,王营长和李连长抬着一个用柏树枝和彩纸扎成的彩门进来:“柱子,来看看!这彩门扎得怎么样?待会就立到巷口去!”
彩门精巧别致,柏枝苍翠,彩纸鲜艳,中间一个大红双喜字,两旁缀着穗子,风一吹飘飘扬扬,甚是喜庆。
“太好了!谢谢王叔李叔!”何雨柱感激不尽。
早晨七点,赵四海和三位师兄赶到,三位师兄立即钻进临时厨房棚子开始忙碌。刀光闪动,灶火熊熊,各种食材在他们手下变成整齐配料,浓郁香气弥漫小院。
“柱子,别愣着,快去换双新鞋!”赵四海来到正堂,“一会儿还得接新娘子呢!”
何雨柱应声回屋,吕辰跟进去,从柜中取出一双新皮鞋:“这也是雪茹姐准备的,试试合脚不。”
何雨柱换上皮鞋,走了几步,正好合脚。他看着镜中焕然一新的自己,恍惚间想起几年前在南锣鼓巷挨饿受欺的“傻柱”,不禁眼圈发红。
“表哥,大喜的日子,高兴点。”吕辰理解地拍拍他。
“我是高兴,”何雨柱抹抹眼睛,“小辰,要不是你,哥哪有今天……”
“兄弟之间不说这些。”吕辰笑道,“走吧,宾客们快到了。”
何雨柱收拾心情,跟着来到门口。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