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温暖而柔和的光线,为京城的街巷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
又是一个周末,告别舍友们后,吕辰骑着自行车,朝着北京师范大学的方向驶去。秋风拂过耳际,带来几分凉意,却也吹得人精神清爽。
在北师大门口没等多久,就看到娄晓娥轻盈的身影走了出来。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列宁装,围着一条米色围巾,脸颊被秋风吹得微红,看到吕辰,立刻绽开明媚的笑容,快步走了过来。
“等很久了吗?”她声音清脆,带着一丝歉意。
“刚到。”吕辰笑着支好车,接过她手里的布包,挂在车把上,“上车吧,回家。”
娄晓娥侧身坐上后座,一只手轻轻拽住吕辰的衣角。
自行车稳稳启动,驶入京城秋日午后的街道。车轮碾过落叶,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为这个宁静的午后伴奏。
他们从北师大所在的和平门外大街出发,穿过喧闹的市集,拐入相对安静的胡同区。阳光透过泛黄的枝叶,在路上投下斑驳摇曳的光影,仿佛时光也在这一瞬间慢了下来。
“这周我们系去京郊农场劳动了,”娄晓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劳动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掰玉米,金灿灿的,一眼望不到头。虽然腰酸背疼,但和大家一起干活,说说笑笑的,特别有意思。晚上还开了篝火晚会,我们班合唱了《歌唱祖国》。”
吕辰听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我们也是,除了上课,就是清理实验室、搬运建材。我们宿舍的王卫国一个人能扛两袋水泥……”他分享着宿舍的趣事,娄晓娥在他身后发出轻快的笑声。
车子驶过什刹海,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垂柳和古朴的院墙,几只鸭子在水面悠闲地游弋。远处,北海白塔的塔尖在秋日晴空下清晰可见。经过鼓楼时,那巨大的砖红色建筑巍然矗立,沉默地见证着城市的变迁。
他们避开喧嚣的主干道,穿行在纵横交错的胡同里。青灰色的砖墙、朱漆剥落的门楼、门口坐着晒太阳闲聊的老人、追逐嬉戏的孩童、以及空气中隐隐飘来的炊烟气息……这一切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味道。
娄晓娥轻轻哼起了学校里新教的苏联歌曲,吕辰安静地听着,只觉得秋风拂过耳畔,也带着甜意。
将娄晓娥送到家,谭令柔正坐在院中的藤椅上看报纸,见他们回来,笑着放下手中的报纸:“小吕也来了,快进屋坐。”
吕辰停好车,上前礼貌地问候:“谭阿姨,近来身体可好?”
“好着呢,”谭令柔笑着打量他,“倒是你,看着又结实了些,学业还跟得上吗?”
“挺好的,课程虽紧,但还能应付。”吕辰接过娄晓娥递来的茶水,轻啜一口,“晓娥刚才还说呢,她们去京郊劳动,虽然累,但很有意思。”
谭令柔点头微笑:“劳动锻炼人,你们年轻人多经历些是好事。”她顿了顿,语气温和,“小吕啊,晓娥她父亲不在身边,你平时在学校有时间,也要多照顾着她些。”
“妈!”娄晓娥有些不好意思地打断。
吕辰认真点头:“您放心,我会的。晓娥很独立,也很坚强,我们互相照顾。”
谭令柔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又闲话了几句家常,才放他们离去。
回到宝产胡同甲五号院,吕辰支好自行车,和迎出来的雨水打了声招呼。
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花布衬衫,辫子梳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陈雪茹精心打扮过的。
“表哥,你回来啦!”雨水欢快地跑过来,“嫂子做了桂花糕,可香了!”
吕辰笑着摸摸她的头:“是吗?那我有口福了。”
走进屋里,他习惯性地想去回风炉边烤烤手,却愣了一下,原本放置回风炉的位置空了出来,只留下一块浅色的地砖印记,炉子连同那个热乎乎的炉盘都不见了踪影。
“表哥,咱家炉子呢?”吕辰疑惑地看向正在厨房忙活的何雨柱。
何雨柱闻声探出头,用围裙擦着手,脸上带着理所当然又不好意思的神情:“街道号召支援‘大炼钢铁’,超额完成指标,每家都分了任务。我们也得出力啊!我想着咱家这回风炉盘是生铁的吧?反正天还没彻底冷下来,暂时用不上,我就给捐到街道办凑数去了。咱得积极响应号召不是?”
吕辰闻言,一时语塞。看着表哥那一脸自豪的表情,和嫂子陈雪茹不忍苛责的样子,他只能无奈地笑了笑:“捐了就捐了吧,响应号召是应该的。”心里却琢磨着,还好当时给家里留下了两个,不然等冬天一到,就难熬了。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饭菜简单却温馨,炒白菜、炖土豆、二合面馒头,还有一小碟陈雪茹亲手腌的酱菜。
吕辰放下筷子,对嫂子陈雪茹说:“嫂子,眼看冬天就要来了,婶婶一个人住那边,虽说街坊邻居能照应一下,但总归不如身边有亲人方便。你看,是不是把她老人家接过来跟我们一起住?这边房子也够住,你也知道的,正房西间是专门为她老人家收拾出来的。而且来这里住,她还可以和吴奶奶、赵奶奶、张奶奶她们一起说说话,她们都是很好相处的邻居,平时相互有个照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