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生接过那两张仿佛重若千钧的纸,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还用手按了按。这不仅仅是两张纸,这是白杨村渡过难关的希望,是吕辰给乡亲们挣来的一条活路。
“小辰,你放心。”刘根用力拍了拍吕辰的肩膀,“叔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一定把你谋划的这事给办成了!绝不给你,不给马教授,不给咱们村丢人!”
“根叔,言重了。是为了咱村自己能立起来。”吕辰郑重道,“这事成了,咱们村以后冬天就有了活钱,日子就能松快不少。但记住,前期一定低调,只管埋头干活,对外就说是完成农学院的试验任务。”
“懂!叔懂!闷声发大财,啊不,闷声干大事!”刘根生连忙点头。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一些细节,直到月上中天,寒露渐重才分开。
吕辰回到工棚,躺回坚硬的板铺上,听着耳边室友们均匀的呼吸声和窗外呼啸的风声,心中却一片滚烫。
个人的力量终有穷尽,但知识、技术和组织起来的力量,却能点燃星星之火,带来真正的改变。
白杨村的火种已经播下,接下来,就是他返回北京,精心呵护这簇火苗,让它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的时候了。
第二天,一路颠簸,吕辰跟着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回到了学校,
吕辰并未沉浸在校园生活的宁静中,他带上一包野枣,骑上车直奔西郊的农学院,找到马教授的办公室,门开着,老先生正伏案疾书,鼻梁上架着老花镜。
“马教授!”吕辰轻轻叩门,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
马教授抬起头,看清来人,严肃的脸上顿时露出真切的笑意:“哟!吕辰同学!快进来快进来!听老赵说你考上了清华大学,我还一直想让你当我的学生呢,你不来农学院真是可惜了。”
“啊,不可惜,马教授,我这不是来聆听您的教诲了吗?”吕辰赶紧说道。
马教授哈哈大笑,“去,你个猴精,还有时间来听我教诲?你们学校不是去密云水库锻炼了吗?怎么样,收获不小吧?”
“收获巨大,尤其是看到了农村的真实需求和潜力。”吕辰走进屋,将野枣放在茶几上,“一点心意,从水库边上摘的,给您尝个鲜。”
“哈哈,那得尝尝。”马教授拿了一个,用袖子擦了擦,咬了一口,慢慢嚼着,仔细的品味,仿佛是什么珍品。“这燕山的苦寒,可是我的最爱。”
他示意吕辰坐下,“说吧,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这次来,恐怕不只是给我送枣子吧?”
吕辰坐正身体,神色也认真起来:“教授,您慧眼。我这次在工地,遇到了我老家的村长。他们村就在水库边上,壮劳力都出来修水库了,村里只剩些老人妇女,地也闲着了,眼看这个冬天又难熬。”
他仔细观察着马教授的表情,继续说道:“我就想起了您当年给我指导暖棚的事。我就想,要是能把那套技术,在村里推广开来,组织留守的人种冬菜,岂不是既能解决他们生计,又能给城里供应蔬菜?”
马教授听得入了神,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想法是好的,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农民接受新技术需要过程,也需要成本。”
“这就是我来找您的原因,教授。”吕辰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我已经和村长谈好了,村里愿意出人出力出地,全力配合!他们不怕吃苦,就怕没方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技术,缺指导。”
他适时抛出核心提议:“我就想,能不能请您的团队,把白杨村作为一个‘校外技术推广示范点’?不需要学校投钱,只需要您派学生定期去指导一下,提供一些技术资料和良种建议。这对于您的学生来说,也是极好的实践机会,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对于村里,那就是雪中送炭!”
马教授沉吟了片刻,眼中闪烁着兴趣和光芒:“示范点,实践基地,嗯,这个提法好。符合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那个村子的土壤、气候条件怎么样?”
“潮河畔,沙壤土,水源充足,就是冬天风大些。”吕辰立刻回答,显然做足了功课。
“沙壤土适合种菜,防风倒是可以想办法。”马教授点点头,显然进入了技术思维模式,“如果村里真有这个积极性,我们提供技术支援是义不容辞的,这比在教室里空谈强一百倍。”
吕辰心中大喜,赶紧加上最后一道保险:“教授,销路我也在联系了。我哥在红星轧钢厂食堂,他们厂子上万人,冬季蔬菜缺口很大。如果能成,轧钢厂愿意定点收购,这样村里有了稳定收入,项目就能持续下去。”
“哦?连销路都想到了?”马教授这次是真的有些惊讶了,他重新打量了一下吕辰,做事之老练周全,远超普通学生。“吕辰啊吕辰,你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好!这事我看行!你让村里以生产队的名义,写个正式的邀请函过来,手续上要完备。我这边就着手准备,安排两个学生先去考察一下,制定具体方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