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三位师兄结伴前来,大师兄提着两只肥硕的猪蹄,说是给雪茹下奶用的;二师兄拎了一网兜……
病房里一直热闹非凡,祝福声、笑语声、婴儿偶尔的啼哭声交织在一起。
同病房的另外几位产妇开始时还能笑着附和几句,分享喜悦,但探望的人一拨接一拨,几乎没个间断,严重影响了她们的休息。
虽然嘴上不说,但脸上的疲惫和不耐烦却掩饰不住。
陈雪茹心思通透,她看在眼里,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等到晚上又一拨同事离开后,她拉着何雨柱商量:“柱子哥,你看这……大家都是一番好意,我心领了。可这么下去,别的同志都没法休息了。我感觉自己也恢复得差不多了,要不……咱们明天就出院回家吧?家里总归清静些。”
何雨柱看了看其他床的产妇们,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点头:“成!我看行!回家你也能躺得更舒服点。我这就去问问医生,要是没问题,咱明天一早就办手续!”
医生检查后,认为陈雪茹生产过程顺利,恢复情况良好,可以提前出院回家休养。
于是,第二天上午,就用板车小心翼翼地把陈雪茹和新生的小念青接回了家。
本以为回到家能得个清静,没想到,家里的“热闹”才刚刚开始。
前脚刚进家门,甲字号的邻居们就闻讯而动,纷纷前来道贺。
最先来的是吴奶奶,她端着一小坛子自家腌的芥菜疙瘩,笑容满面:“雪茹回来啦?好好好!回家好!这坛子咸菜你留着,月子里吃粥就点小菜,开胃!”
她的话音刚落,她的两个孙子吴军和吴民就撸起袖子开始干活了。吴军二话不说,拿起斧头就到后院劈柴,吴民则熟练地开始和煤渣、打煤球。
吴奶奶笑道:“这俩小子,别的没有,就是有把子力气!柱子,有啥力气活,尽管使唤他们!”
紧接着,赵奶奶也来了。她送的礼物别具一格,一本纸张泛黄、线装的旧版《三字经》,还有一支小巧的毛笔。
赵奶奶慈祥地说:“咱们念青啊,以后要读书明理。这《三字经》是启蒙的第一课,奶奶先给她备着。”
而赵老师则亲自用红纸写了“弄璋之喜,明珠入掌”的吉祥话,工工整整地贴在了何家正房的门楣上。
张奶奶带着儿媳过来,送的礼物更是实在,两罐公安系统的特供奶粉,虽然陈雪茹奶水充足,但这无疑是珍贵的备份;还有几双用劳保棉线手套拆洗后重新织成的小袜子,柔软又保暖。
“娃娃脚底不能受凉,”张奶奶叮嘱道,“这袜子厚实,穿着暖和。”
王婶送来一条用旧军大衣改的婴儿抱被,厚实挡风;李婶端来一大筐猪肉罐头,说是给陈雪茹补充营养。
邻居们送来的不仅仅是礼物,更是浓浓的邻里情谊。大家围坐在陈雪茹床边,看着熟睡的小念青,说着吉祥话,分享着育儿经验,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婶和何雨柱忙着招呼客人,端茶倒水;吕辰和小雨水则负责接收礼物,整理归类。
这一波接一波的探望,一直持续到深夜,才渐渐安静了下来,留下满屋的礼物。
送走赵二婶,关上院门,何雨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虽然疲惫,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走到床边,看着婴儿床里安然入睡的念青,又看了看带着倦意的妻子,心中踏实又满足。
陈婶收拾着亲友们送来的东西,嘴里念叨着:“这都是大家伙的心意啊,咱们念青这孩子,有福气,生在这么个好地方,有这么多人疼。”
吕辰也笑着感叹:“是啊,远亲不如近邻。咱们甲字号这条胡同,真是没得说。”
小雨水已经困得眼皮打架,却还强撑着守在侄女旁边,小声说:“念青,今天好多人都来看你哦,你要快点长大,姑姑带你玩……”
夜色渐深,喧嚣散去,小院终于恢复了宁静。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