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说笑着走进正屋,陈婶赶紧端上热茶。
谭令柔和娄晓娥围着陈雪茹和孩子,轻声细语地说着体贴话,分享着育儿经验,逗弄着醒来的小念青,屋里充满了女眷们的欢声笑语。
娄振华喝了几口茶,微笑道:“小辰,一年多没见,听说你进步很大,咱们去书房聊聊?让我也听听你这大学生的高见。”
吕辰会意,起身道:“娄叔叔您过奖了,我正好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说着,便引着娄振华走向东厢房的书房。
书房里炉火正旺,温暖而安静,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桌上摊开着吕辰正在阅读的笔记和稿纸,透着一股书卷气。两人在炉边的扶手椅上坐下。
娄振华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目光缓缓扫过书房,最后落在吕辰脸上,仔细端详着。
一年半未见,眼前的年轻人褪去了更多青涩,气质愈发沉稳内敛,静坐那里,便有一种超越年龄的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这种变化,让阅人无数的娄振华心中暗暗称奇,也更加确信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
“小辰,”娄振华声音温和而关切,“这次出去时间不短,家里多亏有你照应。令柔在信里都说了,你常去陪伴,晓娥也多得你开解和鼓励,她们母女能过得这么踏实,我心里很感激。”他话语真诚,透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对吕辰的认可。
吕辰微微欠身:“娄叔叔您言重了,谭阿姨和晓娥就也是我的家人,相互照顾是应该的,倒是您,在外奔波,辛苦了。”
娄振华摆摆手,掏出一只烟点上,身子向后靠了靠,开始进入正题:“这次出去,感触颇深。香港那个地方,真是光怪陆离,和我们这里完全是两个世界。”
他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慨:“那里是自由港,资本流动几乎不受限制,商场、码头日夜不息,繁华得令人眼花缭乱。只要有钱,几乎能买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商品。高楼大厦一栋接一栋地起,霓虹灯亮得晃眼。”
他描述着香港的经济活力,与内地计划经济的模式和当前物资短缺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随即,他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但这种繁荣背后,是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是资本的无序和逐利本性。贫富差距极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并不少见。在那里,更能体会到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不易和必要。”
他深吸了一口烟,继续道:“在那里,也能听到更多外面的声音。广播、报纸,信息驳杂。”
他含蓄地指了指方向:“比如北边,老大哥表面上还是一片兄弟情深,但仔细听,高层之间似乎已经有了些不易察觉的杂音,未来的关系,难说。”
他又提到西方世界:“对我们是又封锁,又想试探着做点生意,尤其是民间贸易,一直没完全断过。总之,那里是个窗口,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但也更容易让人迷失。”
吕辰静静地听着,娄振华这些话并非闲聊,而是在为他打开一扇观察外界的窗,也是在铺垫更深层次的内容。
果然,娄振华放下茶杯,神色变得郑重起来:“我这次去,是领了组织的任务,利用我娄家过去在香港的一些人脉,想办法筹措一些急需的、不太容易买到的物资。比如一些特殊型号的钢材、精密仪器的零部件,还有国内紧缺的药品。同时,也了解一下国际市场的动态,看看有没有可能为将来开展对外贸易做些准备。”
他顿了顿,强调道,“这是为国家建设出力,是我这个‘红色资本家’应尽的本分。”
说到这里,他声音压低了些,推心置腹道:“晓娥的两个哥哥,还算争气,加上我娄家那些老伙计,在那边也打下一些基础。”
他顿了顿:“这次我南下,按照当初你我定下的策略,初步理顺了那边的产业。我们趁着地价还算合适,收购了不少位置不错的旧楼,也新建了一批房子,主要做租赁生意。这块业务现金流比较稳定,管理上也建立了可靠的制度。说起来,也算是给家里留了条后路。”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吕辰一眼,“老话讲,狡兔三窟,有备无患。但无论走到哪里,我娄家的根,始终是在北京的。这一点,我心里很清楚。”
这番话,既交代了他在香港的明暗两条线,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未来的隐忧和对家族的安排,显示出他深谋远虑的一面。
吕辰沉吟片刻,神色变得严肃,说道:“娄叔叔,您看得远。说到有备无患,有件事,我和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一些实地观察,都有个不太好的推测。我们担心,北方的干旱,可能还会持续,甚至更严重。明年的年景,恐怕不容乐观。”
娄振华闻言,立即坐直了身子,眼中闪过一丝锐芒,他显然对此极为重视:“小辰,你和这位教授的判断,恐怕是对的。不瞒你说,我在南方时,也隐约听到一些关于气候异常的风声,只是没有你们这么具体的依据。若真如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