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的时光,在紧张而充实的工作中飞逝而过。
红星机械配件厂的轴承车间,仿佛经历了一场由内而外的洗礼。
那套由吕辰、吴国华设计,赵师傅亲手打磨、马建军和孙志强协助加工的复合模具,已经稳稳地安装在冲压机上。
经过反复调试和试生产,效果立竿见影。
原本需要两次冲压才能完成的轴承套圈初胚,现在一次即可成型,效率提升近一倍。
更关键的是,由于减少了中间定位环节,产品的尺寸一致性极大提高,肉眼可见的毛刺几乎消失,尺寸波动被控制在极小的公差范围内。
汪传志和陈志国设计的快速检测卡具,已经在检测工位推广使用。
工人们手持卡具,熟练地将工件放入“通规”、“止规”,不过两三秒,合格与否一目了然,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对着游标卡尺反复读数,还要担心误判。
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双双飙升,废品被牢牢堵在了流入下道工序之前。
王卫国和任长空编写的《轴承生产线操作规范(试行版)》,以清晰易懂的文字配上简明的示意图,已经张贴在车间的醒目位置,并组织了两轮培训。
年轻工人们按照规程操作,动作明显规范了许多,老师傅们也挑不出大毛病,反而觉得有些自己凭经验总结的“诀窍”被书面化、标准化了,心里隐隐有种被认可的成就感。
车间的生产节奏,变得有序而高效。
那种依赖个人经验的随意,被工业化规范所取代。
废品率从之前估算的近三成,骤降至不足百分之五!
这个数据,让包括牛主任、赵师傅在内的所有配件厂老人都感到震惊和欣喜。
这天下午,李怀德的吉普车再次开进了配件厂。
与上次前来“站台”不同,这次他轻车简从,直奔轴承车间。
张厂长、王书记等人早已等候在车间门口,既期盼又紧张。
“李厂长!”张厂长快步迎上。
李怀德摆摆手,直接向车间走去:“客套免了,直接看成果。”
一行人走进车间,机器轰鸣依旧,但氛围已然不同。
工人们各司其职,操作有条不紊。
李怀德驻足在复合模冲压机前,看着一个个光滑规整的轴承套圈胚件顺畅地落下,微微点头。
他又走到检测工位,拿起一个刚冲压出来的工件,亲自尝试使用快速检测卡具,动作略显生疏,但原理直观,结果明确。
“不错,简单实用。”李怀德评价道。
牛主任适时递上这几天的生产记录,指着那显着下降的废品率数据,激动地汇报:“李厂长,效果太好了!效率提高了,质量稳住了,工人们也省心了!同学们这套‘三步走’,真是给我们配件厂打了一剂强心针!”
李怀德翻阅着记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看向站在一旁的“技术攻关小组”六人,目光在吕辰脸上停留片刻,赞许道:“同学们,干得漂亮!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更难得的是,能沉下心来,从最基础、最实际的问题入手,解决了生产中的老大难。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技术革新!”
吕辰代表小组谦逊回应:“李厂长过奖了,这离不开总厂和配件厂领导的支持,特别是赵师傅、牛主任和各位工人师傅们的倾力相助。”
李怀德点点头,对张厂长和王书记道:“找个地方,开个简短的验收总结会。”
会议室里,气氛比上次汇报时轻松了许多,但张厂长和王书记的坐姿,依旧带着几分紧绷。
王卫国作为小组代表,再次做了总结汇报,用数据和事实清晰地展示了“三步走”方案带来的具体成效。
李怀德听完,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扫过张厂长和王书记。
“老张啊,”他看向张厂长,“这次的事,你们前期的反应,很被动啊。”
张厂长心头一紧,额头瞬间冒汗,连忙道:“是是是,李厂长批评得对!我们前期对同学们的能力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及时,险些耽误了大事!我们已经深刻反思,一定加强管理,转变工作作风!”
李怀德“嗯”了一声,语气稍缓:“不过,好在最后这个技术革新项目成果非常突出,报告我已经看过了,准备以我们轧钢厂的名义,连同你们配件厂,一起上报工业部。”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拨的意味:“这说明,你们厂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关键是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敢于支持的魄力。以后工作上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向我汇报。像这样能出成绩的事,要多做,总厂会看在眼里。”
这番话,既是敲打,也是给了一颗定心丸,更暗示了未来工作上可能的直接联系渠道。
张厂长连忙点头称是,心里五味杂陈。
李怀德又将目光转向王书记:“老王,你是厂里的书记,抓思想和干部队伍建设是你的主要职责。”
王书记立刻挺直腰板。
李怀德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我们对待国家宝贵人才的态度,说明我们的思想工作还有提升空间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