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傍晚,吕辰回到清华园,杨絮如雪,悄然飘落在“明斋”斑驳的红墙与窗棂上。
213宿舍内,却是一番与窗外慵懒春色截然不同的景象。
王卫国正拿着抹布,细心擦拭着桌子、床沿,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军歌。
吴国华沉浸在俄文版《自动控制理论》的复杂公式里,厚厚的眼镜片反射着文字的光芒。
汪传志和陈志国凑在一起,对着一个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齿轮组比划划划,低声讨论着传动比的问题。
任长空则坐在小马扎上,就着床沿,一笔一划地认真誊抄着课堂笔记,字迹工整得如同印刷体。
吕辰推门进来,目光扫过宿舍兄弟们,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反手关上门,将手里的几页装订整齐的纸张“啪”地一声,轻轻拍在了宿舍中央那张兼作书桌、饭桌、会议桌的多功能旧木桌上。
这声响动不大,却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哥几个,手头的活儿先停停。”
吕辰的声音轻松而坚定:“在配件厂,咱们小试牛刀,打了个漂亮仗,解决了废品率的‘点’问题,但那是过去式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兄弟,王卫国放下了抹布,吴国华从书页上抬起头,汪传志和陈志国停止了讨论,任长空也放下了笔。
“现在,”吕辰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豪情满怀,“我有个想法,能让我们干一票更大的!这次,咱们不解决‘点’,咱们解决一个‘面’——工业自动化的‘面’!”
“自动化?”汪传志眼睛一亮,第一个凑了过来,“辰子,快说说,怎么个搞法?”
吕辰不慌不忙,将带来的那份《课题计划书》推到桌子中央,然后展开了一张绘有清晰框图和技术路线的“技术方案概要图”。
“看,就是这个——”他手指点向图纸的核心部分。
“基于继电逻辑控制的‘板材自动分拣与码垛系统’。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说人话就是,咱们设计一个用继电器当‘机器大脑’的系统,指挥一只‘机器手’,把工厂里切割好的钢板或者木板,自己分好类、码整齐,完全不用人动手去搬!”
图纸上,传送带、传感器、机械手、码垛平台、控制柜等部件清晰标示,箭头指示着物料和信息的流动方向,构成一个完整闭环。
虽然只是概要图,但其逻辑之严谨、构思之巧妙,已让在场的几位技术尖子瞬间抓住了核心。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要干这个?”
吕辰自问自答,语气斩钉截铁:“三个理由!”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第一,咱们能干!配件厂的复合模难不难?咱们搞定了!快速检测卡具巧不巧?咱们设计出来了!这个新项目,就是把机械设计、电路控制、系统集成和项目组织拧成一股绳,正好是咱们哥几个的全部本事!传志、志国的机械结构,国华的电路逻辑,卫国的组织协调,长空的精细加工,我的系统总成——一个萝卜一个坑,绝配!”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时机到了!咱们有红星配件厂的成功经验在手,系里老师们高看咱们一眼,红星轧钢厂的李怀德厂长更是把咱们当成了宝贝疙瘩,鼎力支持!此时不趁热打铁,把咱们‘技术攻关小组’的牌子擦得更亮,更待何时?”
最后,他伸出第三根手指,带着诱惑力:“第三,前途无量!这东西做成了,它不单单是个毕业设计,这是实打实的‘技术革新’,是能直接拿到工厂里去用的!想想看,咱们能成为国内最早玩转‘工业自动化’的那批人!名字是要上报工业部的!到时候,毕业分配?呵呵,那还不是咱们挑工作,而是工作抢着要咱们!”
这番话,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宿舍里的气氛。
王卫国眼中精光闪烁,仿佛看到了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场。
吴国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已经落在了图纸的控制逻辑部分,开始飞速思考。
汪传志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去加工零件。
陈志国虽然没说话,但紧握的拳头显示着他内心的激动。
任长空则满脸涨红,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干了!”王卫国第一个表态,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辰子,你就说怎么干吧!咱们213宿舍,就没怂过!”
“对!辰子,你说怎么分工!”汪传志迫不及待地追问。
吕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微微一笑,拿起计划书,开始点将。
“国华!你是咱们的‘理论基石’和‘电路大脑’。整个系统的继电器选型、控制电路设计、还有最核心的逻辑时序计算,这块硬骨头,非你莫属!你得确保咱们这个‘机器大脑’别犯糊涂。”
吴国华重重点头:“没问题,交给我。”
他已经开始在心里默算继电器触点的负载能力和逻辑互锁关系了。
“传志!志国!”吕辰看向两位动手能力最强的伙伴,“机械部分的重担就交给你们了。传送带机构、气动机械手、所有的传动和结构,从设计到后续的加工、组装、调试,你俩是绝对主力!要让咱们的‘机器手’又稳又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