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演示模型、工具箱和图纸资料的板车,在吕辰六人的护送着,吱呀吱呀驶入红星轧钢厂。
与一个多月前来“化缘”时相比,他们的心境已然不同。
那时是带着求助的心态,而此刻,他们胸中充盈斗志,即将迫切期待着在真实的工业疆场上一展身手。
来到厂部办公楼,向李怀德报到后,李怀德雷厉风行,立刻召集了技术科王科长、钱工程师和孙工程师,在技术科的小会议室里,听取“技术攻关小组”的阶段性工作汇报。
吕辰代表小组,将他们完成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
他展示了设计图纸、继电器控制逻辑梯形图、气动系统原理图,以及项目报告。
王卫国则汇报了校内演示模型的测试数据和达到的性能指标。
“……综上所述,”吕辰总结道,“我们的校内模型验证了自动分拣码垛系统在‘原理’上完全可行。机械传动、气动抓取、逻辑控制三大核心模块均运行稳定。现在,我们迫切希望能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中,检验其‘适应性’和‘可靠性’,完成从‘验证模型’到‘验证流程’的升华。”
李怀德听得频频点头,脸上带着鼓励的笑容,目光扫向钱工和孙工:“老王,钱工,孙工,你们都听到了。同学们准备得很充分,干劲也足。说说你们的看法,厂里该怎么支持,才能让他们这个‘宝贝疙瘩’尽快在咱们这儿落地生根?”
技术科王科长首先表态,笑容官方而稳妥:“李厂长,同学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方案也很扎实。我们技术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全力做好配合保障工作。”
钱工程师依旧是那副严谨到近乎挑剔的表情,他拿起那份继电器逻辑图仔细看了半晌,才缓缓开口:“原理上,挑不出太大毛病。梯形图设计符合规范,互锁保护也考虑了。”
他话锋一转,指向图纸上的几个节点,“但是,到了现场,电磁干扰、电压波动、线路衰减,这些因素会不会导致信号误判?继电器触点频繁动作,寿命如何保证?这些都不是在实验室里能完全模拟的。我的意见是,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一试,但必须严格控制影响,不能干扰正常生产。”
他的质疑虽然尖锐,但都在刘星海教授预判的范围之内,且是基于专业角度的审慎,吕辰和吴国华认真记下,并表示会针对这些点加强现场监测和防护。
孙工程师的关注点则在机械部分,他更务实一些:“想法是好的,能减轻劳动强度。不过,咱们厂板材规格多,厚度、重量差异大。你们这个模型里的气动抓手,抓取力和适应性够吗?车间里震动大,粉尘多,机械结构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耐磨性怎么解决?还有安装位置,生产线布局都是定型的,凭空加一套自动化设备,场地、动力源、气源接口都是问题,改动大了可不行,影响产量谁也担待不起。”
汪传志和陈志国早有准备,拿出可更换夹具模块方案,以及关键部位的密封和维护保养计划。
孙工听完,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没再说话,态度显得有些保留,甚至是几分放任。
显然,他内心并不看好这群学生娃的折腾,不过,只要不影响他负责的机械系统正常运行,他也懒得过多干涉。
李怀德将几位下属的反应尽收眼底,哈哈一笑,打了圆场:“好了好了,钱工、孙工的意见都很中肯,都是宝贵的经验。同学们要牢记在心,到了现场,多听、多看、多请教!”
他随即拍板,“这样,住宿问题,厂办已经给你们在工人宿舍协调好了两个房间,条件简陋,克服一下。吃饭就在一食堂,我跟何雨柱科长打过招呼了,给你们按干部灶标准,保证营养!”
他略一沉吟,安排道:“至于实践地点……你们原本目标是板材车间,想法很好。但正如孙工所虑,直接上生产线风险不小。我看,不如先在薄板车间的成品库房开始。那里场地相对宽敞,物料流转也有分拣码垛的需求,而且对主生产线影响最小。你们就在那里,以仓库为‘试验田’,先把你们的系统搭建起来,跑顺了,看到实效了,我们再考虑下一步推广!”
这个安排,与吕辰他们最初期望的直接嵌入核心板材生产线有些出入,成品库房更像是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带。
但六兄弟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坚定。
他们明白,这已是李怀德在平衡了各方因素后能给予的最好起点。
真正的工程师,就是要能在任何条件下,开辟出前进的道路。
“是!李厂长,我们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和厂里的支持!”吕辰代表小组,铿锵有力地回答。
“好!要的就是这股子劲儿!”李怀德满意地点头,对王科长吩咐道,“老王,你亲自带他们去薄板车间成品库,跟库管和车间主任交代清楚。另外,配合的人手……”
他看向钱工和孙工,“钱工,孙工,你们两位还是担任技术顾问,关键时刻指点一下。再从车间抽调几位老师傅和肯干的青工,组成一个临时支持小组,配合同学们的工作。人员名单你们定,尽快报到厂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