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27日,鹅毛般的雪花,温柔的投入了首都的怀抱,拥抱着红星轧钢厂高耸的烟囱和连绵的厂房。
瑞雪兆丰年!轧钢厂在收获与期待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厂职工大会。
第九车间的巨大空间,被布置得威严而庄重。
巨大的“红星轧钢厂1960年度总结暨先进表彰大会”红色横幅高悬于主席台上方,两侧垂挂着崭新的红旗。
台下,工人们黑压压地坐满了整个空间,节日的喜庆如同实质般弥漫在每个角落。
参与“实践基地”课题的清华大学师生们也受邀前来,他们大多年轻,脸上带着尚未完全脱去的书卷气,身着或蓝或灰的中山装,胸前别着清华大学的校徽,端坐其中,格外醒目!
大会还没开始,迎宾文艺汇演就以工人阶级自己的方式,开始烘托气氛,鼓舞干劲。
一曲气势磅礴的《咱工人有力量》,瞬间点燃了全场,整齐的工装,饱满的精神,洪亮的歌声,唱出了红星人的豪迈与自信。
随后,《夸夸咱厂新气象》相声表演、职工小学的《小工人》、快板书《炊事班的故事》、舞蹈《纺织女工》、充满阳刚之气的《力量》、独唱《我的祖国》、口琴合奏《社会主义好》。
各种节目就轮番上阵,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空气中弥漫着烟草、雪花膏和热情洋溢的人气混合的味道。
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情感的宣泄和集体的凝聚。每个人都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忘却了窗外的严寒和一脸的疲惫。
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大会正式开幕。
厂党委孙书记主持会议,杨卫民厂长做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他的报告引来一次次热烈的掌声,高潮不断。
当杨厂长的讲话进行到后半段时,他将浓墨重彩的一笔,赋予了方兴未艾的“厂校合作”。
“……同志们!”杨厂长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的每个角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红星轧钢厂不仅在生产任务上超额完成了国家指标,更在一条全新的战线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这就是我们与清华大学携手共建的‘技术实践基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他详细回顾了从“技术攻关小组”在配件厂初试锋芒,到“板材自动分拣码垛系统”的成功上线,到第一期课题发布,再到如今联合课题组对“全流程自动化系统”的宏伟攻关……一桩桩,一件件,将师生们的智慧、汗水与贡献,清晰地呈现在全体职工面前。
“这些年轻的学子们,离开了安静的校园,投身到我们机器轰鸣、油污遍地的生产第一线!他们不是来镀金的,他们是来真刀真枪干革命的!他们用知识解决了我们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用智慧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工业自动化的蓝图!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工农联盟’、‘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工业的强大动力和正确方向!”
他的话语,将技术成果拔高到了政治层面,赋予了这场合作非同寻常的意义。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尤其是那些曾在车间里与学生们一起摸爬滚打的老师傅和工友们,鼓掌得尤为卖力。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些年轻人是如何熬夜画图、如何满手油污地调试设备、如何虚心请教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
这掌声,是认可,是敬佩,更是对那种蓬勃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向往。
紧接着,表彰环节正式开始,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生产标兵、二等功、三等功……,工会主席宣读着一个个奖项,掌声雷动,火爆的气氛一直持续着。
当念到“清华大学-红星轧钢厂联合技术攻关组”时,刘星海教授作为团队代表,稳步走上主席台。
杨厂长亲自将一面鲜红的锦旗交到他手中,锦旗上,“厂校合作模范团队”八个金黄大字熠熠生辉。
随后,吕辰、王卫国、吴国华、汪传志、陈志国、任长空等一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名字,被一一念出。
他们依次上台,从厂领导手中接过了“特殊技术贡献个人”的奖状和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是数额不菲的奖金。
奖状是荣誉,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奖金是实惠,在这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无疑是一笔巨款,能极大改善他们的生活。
同学们站在台上,胸前戴着大红花,望着台下无数赞许的目光,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激动。
这一刻,数月来的挑灯夜战、车间里的灰头土脸、攻克难题时的焦头烂额,仿佛都得到了加倍的回报。
吕辰站在台上,目光扫过,他看到了李怀德副厂长那掩饰不住的赞赏与得意,看到了表哥何雨柱在食堂职工区域里咧着嘴使劲鼓掌,也看到了人群后方,娄晓娥和小雨水眼中的骄傲。
他的心情平静而充实,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他们这个集体、这条“厂校合作”新道路的胜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