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的领导们离去后,同学们互相展示着慰问物品和补助信封,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好家伙,这羊肉真肥!闻着就香!”汪传志拎起用厚油纸包好的、冻得硬邦邦的羊肉,凑到鼻子前深深吸了口气,一脸陶醉。
“还有这虾,可算能添道硬菜了!”一个来自南方的同学小心翼翼地捧着冻虾,眼里闪着光。
一位师兄道:“东西是好,可咱们住宿舍的,上哪儿生火做饭去?总不能生啃吧?”
这话一说出来,大家看着手里的肉,即是欢喜,又是发愁。
参与项目的大多数同学,都住在轧钢厂安排的临时宿舍里,条件简陋,根本没有开火做饭的可能。
这些新鲜的羊肉和冻虾,如何处置成了眼下需要商量的问题。
“要我说,咱们凑个份子,请食堂的大师傅帮帮忙,把这些肉和虾都给做了,咱们好好聚一顿,打打牙祭!”汪传志第一个提议,他天生喜欢热闹,这种增进感情的聚餐场面,他不想放过。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响应。
这段时间大家泡在车间和实验室,神经紧绷,体力消耗也大,能有机会一起吃顿好的,无疑是极大的诱惑。
“传志说得对!是该庆祝庆祝!”有人附和道。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
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如任长空、陈志国,以及另外几个来自农村或负担较重的同学,脸上则露出了犹豫和些许抗拒。
任长空捏着手里的信封,手心都有些出汗,脑海里迅速盘算着。
这九十块钱,加上这些珍贵的全国粮票、油票、肉票,如果能省下来寄回家去,能让爹娘和底下的弟弟妹妹们过上一个多么宽裕的年啊!甚至能支撑家里好长一段时间的生活。
拿去大吃一顿,在他看来,实在是太过奢侈和浪费。
陈志国想法类似,他性格沉稳务实,觉得好东西应该细水长流。
他把自己的想法低声说了出来:“这么多肉……,一顿吃了是痛快,可要是能换成更经放、更顶饿的粮食,把钱票省下来,或许能办更多实在事。”
他们的沉默和犹豫,让热烈的讨论稍微冷却了一些。
大家都能理解他们的处境,气氛一时有些微妙。
正商量着,就有几个轧钢厂的工人寻了过来,脸上带着客气的笑容。
“同学们,领到年货了吧?”一个年长些的老师傅开口,“咱们厂里发的这羊肉和虾,确实是好东西。就是……家里人口多,分到每人头上就没几口了。你看……你们住在宿舍,自己做也不方便,能不能……匀点给我们?我们按市价,用钱或者票跟你们换,保证不让你们吃亏。”
他这话说出了不少工人的心声。
虽然所有正式工人都领到了同样标准的福利,但一个工人背后往往是一大家子人,这点肉食在人口多的家庭里,确实不够好好做上一顿,解不了馋,也更想让孩子老人多吃点。
学生们单身在此,没有家累,这些“奢侈品”反倒不如换成更实用的钱票。
陆续有同学开始心动,和工人们交谈起来。
交换的价格确实公允,甚至略高于市面黑市价,显得很有诚意。
很快,就有几个同学用手里的羊肉或冻虾,换到了些现金和票据。
吕辰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没有参与交换,也没有阻止。
这是同学们自己的权利,用自己用不上的物资换取更需要的钱票,无可厚非。
市场规律的雏形,即使在计划经济的缝隙里,也会自然而然地生长。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又略显陌生的身影挤在人群外围——是贾东旭。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装,英俊的脸上带着疲惫和沧桑。
手里端着一个崭新的搪瓷盆,里面看样子也是刚领到的厂里福利。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切地开口询价,只是沉默地站在那里,看着其乐融融的交换场面,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嘴唇抿得紧紧的,脸上写满了渴望,以及深深挣扎。
吕辰心里叹了口气,他对贾东旭谈不上喜欢,但也并无太多恶感。
从有限的接触和听闻来看,这人并不算坏,甚至可能算得上一个沉默、肯干的老实人,只是被生活、被家庭、被那个如同无底洞般的母亲压得喘不过气,早早弯了腰。
这是一个被时代和命运共同塑造的悲剧性小人物。
交换的工人们心满意足地陆续离去,现场渐渐冷清下来。
贾东旭看着同学们手里还没换出去的肉,眼神更加黯淡,他似乎终于鼓足了勇气,挪动着脚步,走到了正准备和兄弟们一起离开的汪传志面前。
汪传志手里还拎着那包完整的羊肉和冻虾,他们213宿舍除了任长空和陈志国略有犹豫,其他四人都决定不换,已经约好晚上一起去吕辰家,请何雨柱出手,把这些好东西变成一顿丰盛的晚餐。
贾东旭看着汪传志,脸涨得有些红,结结巴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小……小汪同学……我,我想跟你换点羊肉……可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