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李怀德的办公室,吕辰深吸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实践基地的灯火熄灭得一天比一天晚。
在巨大的压力和充足的支持下,课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推进。
吴国华和电机系团队成功烧制出了第一块“掐丝珐琅”电路板模块,虽然只有巴掌大小,却能够稳定承载大电流,绝缘性能达标,这标志着强电控制集成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汪传志和陈志国跟着机械系的师生们,拉着厂里的青工,日夜泡在车间里,不停地加工制造着飞剪定尺系统的核心传动部件。
敲打、切削、打磨的声音不绝于耳。
任长空和精仪系的团队,则反复测试着各种传感器在模拟高温、高粉尘环境下的稳定性,寻找着最优的安装和防护方案。
吕辰作为总协调,更是忙得脚不沾地,穿梭于各个分组之间,解决技术接口问题,优化系统联调方案,还要和王卫国一起,应对越来越多的来自厂内外的参观和学习需求。
红星轧钢厂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模式,经过课题发布会、验收会,以及杨厂长高升的连带宣传,已然成为了首都工业界的一个样板,引来无数关注。
腊月二十三,小年。
厂里的节日气氛终于浓郁了一些,食堂准备了加餐,空气中飘着难得的肉香。
吕辰和兄弟们却在实践基地里,进行着“在线自动矫直与平整系统”缩小版模型的最后一次耐久测试。
巨大的矫直机模型在电机带动下平稳运行,辊系压过模拟的钢板,发出有节奏的“嗡嗡”声。
旁边的仪表盘上,厚度检测数据稳定地反馈着。
“连续运行七十二小时,各部件运行平稳,参数波动在允许范围内!”负责记录的数据员大声报告。
现场响起一阵轻微的欢呼声。
刘星海教授今天也在场,他仔细检查了运行数据和设备状态,最终点了点头:“第二子系统模型,可以通过耐久测试。
准备下一步,与第一子系统的供料模型进行对接联调。”
这意味着,五个子系统中最基础的两个,已经具备了向真实生产线“移植”的条件。
消息传到李怀德那里,他兴奋地当即表示,要给大家申请一笔特殊的“年终攻关奖励”。
寒风卷着零星雪沫,敲打着窗棂。
吕辰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新街口的家,实践基地连轴转的调试几乎榨干了他的精力。
院子里温暖的灯光和厨房飘出的饭菜香,像一只无形的手,拂去了他满身的疲惫。
堂屋里,何雨柱正系着围裙收拾碗筷,陈雪茹抱着咿呀学语的小念青在灯下踱步,小雨水踮着脚往玻璃窗上贴着红色的窗花。
屋子里暖意融融,灯光将一家人的影子揉在一起。
“回来了?就等你了!”何雨柱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从厨房出来,铜钱大的饺子肚儿滚圆,在白气里若隐若现。“听说你们今天又攻克一关?”
吕辰洗了手,坐到桌前,笑着点点头:“嗯,矫直系统模型过关了。”
他接过陈婶递来的热汤,一股暖流从喉咙直通到胃里,四肢百骸都舒展开来。
陈婶眼中带着关切:“看你,眼眶都是青的。再忙也得顾着身子。”
小雨水也凑过来,小脸满是崇拜:“表哥最厉害了!”
陈雪茹笑道:“你们这项目,现在可是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呢。连我们合作社都听说了,说轧钢厂要搞个大新闻。”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小年夜饭,聊着家常,分享着彼此的见闻。
屋外是北京的寒冬,屋内却是隔绝了风雪的港湾。
对于吕辰而言,这种琐碎而真实的温暖,是他能在技术上不断冲锋陷阵的最坚实后盾。
晚饭后,吕辰站在院中,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看着呵出的白气融入夜色。
正沉思着,院门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敲门声。
陈雪茹离得近,一边扬声问着“谁呀?”,一边走去开了门。
只见许大茂缩着脖子,脸上堆着有些不自然的笑,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眼神下意识地往院里瞟。
“哟,大茂来了?快进来,外面冷!”陈雪茹笑着招呼。
许大茂嘴里应着“嫂子”,脚下却不停,径直朝着书房走去,一边回头压着嗓子说:“柱子、小辰,快进来说!有正事儿!”
待何雨柱和吕辰也进了书房,许大茂反手就把门给关上了,还“咔哒”一声插上了门栓。
何雨柱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嘿!茂爷,你丫做贼呢?关什么门啊?”
许大茂把食指竖在嘴唇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一脸神秘与迫不及待。
他把手里那个布袋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什么事儿啊,神神秘秘的?”吕辰也好奇地问道。
许大茂搓了搓手,凑近两人,声音压得更低了:“哥们儿我……我这不是跟小燕结婚都半年多了嘛,这肚子……一直没动静。我爹妈着急,小燕家婶子也拐弯抹角地问,我这心里也跟猫抓似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