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北京城被夜幕早早笼罩。
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红星轧钢厂,陷入了沉寂。
生产线已全面停机,职工们领了年货、工资,怀揣着对团圆的期盼,回到了各自温暖的家。
高耸的烟囱不再吐露白烟,连绵的厂房在冬夜里静默矗立,零星的几盏路灯在寒风中闪烁着昏黄的光晕,勾勒出厂区空旷而冷清的轮廓。
然而,在这片广泛的寂静之中,位于厂区一隅的“技术实践基地”仓库,却是另一番景象。
窗户被厚实的棉帘遮挡得严严实实,混合着松香、焊锡、机油以及人体汗味的热浪在车间弥漫,与门外的凛冽寒风形成鲜明对比。
巨大的吊灯和临时拉设的大功率灯泡将仓库照得亮如白昼,空气中飞舞的尘埃在强光下清晰可见。
联合课题组的师生们,以及配合工作的牛大群、王玉书、邹章元三位老师傅和张涛等几名青工,几乎全员在场。
没有人放假,也没有人提出要回家。
尽管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工装上沾着油污和灰尘,但他们的眼神却异常明亮,燃烧着一种近乎亢奋的专注与期待。
就在放假前的最后关头,他们成功完成了第一子系统“轧制线自动供料与对中系统”、第二子系统“在线自动矫直与平整系统”,以及第四子系统“成品板材自动喷码与分级系统”在那条老旧示范生产线上的安装,并开始了初步的生产验证。
连最令人头疼的第三子系统“飞剪定尺系统”的模型设计也已写成了最终定稿,第五子系统“全生产线集中监控与协同控制系统”的框架也开始在线上陆续搭建。
但此刻,所有人的焦点,都聚集在仓库中央巨大的工作台上。
台子上,一块约莫笔记本大小、厚度不足一厘米的陶瓷板,正静静地躺在那里,吸引着所有炽热的目光。
它,就是历经无数次失败、调整、再试验,终于在年关前夜烧制成功的“掐丝珐琅”强电电路板!
在明亮的灯光下,这块电路板展现出一种独特而古朴的美感。
深灰色的陶瓷基板质地细腻温润,其上,一根根紫红色的实心铜线,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复杂电路图,被巧妙地“掐”成蜿蜒而规整的路径,如同某种神秘的符文,又像是凝固的闪电,牢固地粘附在基板之上。
铜线截面积足够粗壮,足以应对工业强电的冲击。
最精妙之处在于,所有铜线的表面,都覆盖着一层均匀、光滑、呈现淡青色的玻璃釉质,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这层经过高温烧结的釉质,正是保证线路间绝对绝缘的关键。
赵老师、吴国华,电机系的李师兄及各位同学,以及吕辰、王卫国等核心成员,正围在桌旁,进行着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检验。
“目测检查,铜线走势平整,无断线、翘起,与基板贴合牢固。”吴国华用镊子轻轻拨动着几个关键节点,声音激动而沙哑。
“釉层覆盖完整,色泽均匀,未见明显气泡或裂纹。”李师兄凑得更近,几乎是贴着电路板表面仔细观察,鼻尖差点碰到釉面。
“尺寸核对无误,安装孔位精准,与准备替换的旧继电器盘接口完全匹配。”另一位师兄拿着游标卡尺,一丝不苟地测量着,脸上满是郑重。
初步的物理检查顺利通过,接下来就是电气性能验证。
赵老师亲自拿起万用表,调到电阻档。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只能听到窗外风掠过屋檐的呜咽声和屋内设备低沉的嗡鸣。
“测量主电源路径,导通良好,电阻几乎为零。”
“测量相邻强电线路间绝缘电阻……稳定,远超兆欧级别,好!”
“控制信号线与强电线之间……绝缘完美!”
一连串的报数声,如同悦耳的音符,让众人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脸上开始浮现出压抑不住的喜色。
静态功能测试随即开始。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块“掐丝电路板”用临时导线连接到旁边一套模拟的“供料与对中系统”上。
这套模拟系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用继电器代表控制单元,小功率电机和灯泡模拟执行机构和指示灯,可调电源提供不同电压,几个开关则充当现场传感器。
吴国华拿着那张精心绘制的控制逻辑梯形图,深吸一口气,开始手动触发模拟输入信号。
“模拟‘料位检测到位’信号,给上!”
李师兄按下对应的开关。
“啪嗒!”一声清脆的吸合声,代表上料继电器的那个继电器应声动作,旁边的指示灯随之亮起。
“延时继电器开始计时……好,时间到!”
“啪嗒!”又一个继电器吸合,模拟对中装置的指示灯亮起。
“模拟‘对中完成’信号输入!”
“执行下一步,推板机继电器动作……指示灯亮!”
每一步操作,对应的继电器、指示灯或小电机都严格按照逻辑图顺序动作,没有丝毫紊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