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中度过了早上,牛大群等配合工作的师傅和青工们,已经回家准备过年去了。
此刻留在实验车间的,只剩下联合课题组的师生们。
吃饭午饭,他们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复盘着技术难点,或独自对着图纸凝神思索,也有人靠着墙根,借着这难得的闲暇闭目养神,连日来的辛劳让大家都有些吃不消。
就在这时,车间厚重的铁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何雨柱高大壮实的身影率先走了进来,他手里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麻袋,脸上带着憨厚又自豪的笑容。
紧随其后的,是陈雪茹。
她穿着一件藏蓝色双排扣列宁装,剪裁合体,衬得身段窈窕,一条暖杏色的羊毛围巾随意搭在颈间,既保暖又添了几分亮色。
她步履轻快,目光明亮,一进门,那股子精明爽利、从容干练的气场便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身后还跟着两位合作社的女工,也各自抱着摞得整整齐齐、用牛皮纸仔细包裹的布包。
“老师们!兄弟们!都醒醒神儿,你们定的‘战袍’到了!”何雨柱嗓门洪亮,带着笑意,一下子把车间里有些萎靡的气氛驱散了不少。
“表哥!嫂子!”吕辰第一个迎了上去,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
王卫国、吴国华等213宿舍的兄弟们,以及其他师生也纷纷围拢过来,眼神中带着按捺不住的欣喜。
大家之前量尺寸、选料子,可是盼了好些天了。
陈雪茹笑吟吟地扫视了一圈,这些师生大多戴着眼镜、脸上带着疲惫却又眼神明亮。
她声音清脆利落:“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定做的衣服都做好了!赶在年根底下给大家送过来,希望咱们都能穿着新衣裳,精神抖擞地迎新年,来年继续攻关,更上一层楼!”
她这番话干脆直接,带着生意人的诚信和邻家嫂子的热络,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太好了!可算盼到了!”汪传志搓着手,一脸兴奋,“我这身旧皮都快包不住浆了!”
“雪茹嫂子,辛苦了辛苦了!”几位师兄连声道谢,帮忙接过女工手里的包裹。
陈雪茹拿出清单,和两位女工一起,按照之前登记的名字和尺寸,开始有条不紊地分发衣服包裹。
车间里顿时热闹起来,充满了拆解包装纸的窸窣声和迫不及待的低语。
当一件件新衣展现在众人面前时,不由得引来一阵阵低低的惊叹和赞叹。
这绝非市面上常见的、宽松臃肿的普通工装或制服。
陈雪茹带来的这批衣服,明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巧思。
男老师和同学们的衣服,主要以改良中山装和青年装为主。
采用了优质的哔叽呢面料,老师们是沉稳的藏蓝色,学生们则是挺括的深灰色,厚实耐磨,手感顺滑,质感远非寻常布料可比。
肩线处理得更加挺括利落,腰身做了极其微妙的合体收省,既避免了普通工装的臃肿拖沓,显得人身姿挺拔、精神焕发,又绝不过分紧身,保留了庄重与实用性。
经典的立领设计依旧,但领型更加贴合颈部线条。
“大家都看看领口里面,咱们的‘暗记’。”一名女工适时地提示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小小的得意。
众人好奇地翻看领口内侧,只见在贴近脖颈的地方,用与面料同色的丝线,以极其精巧的针法,绣着一个小小的清华大学校徽,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
这细节隐藏得极好,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唯有穿着者自身能够时刻感受到这份独属于清华人的精神烙印与无声的勉励。
“嘿!这个笔袋设计太实用了!”汪传志兴奋地指着左上方的口袋。
那口袋比常规的略深,袋口内侧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小巧的暗扣。
“再也不用担心画图计算时钢笔滑出来掉进机器缝里了!”
陈雪茹笑着点头:“对,咱们搞技术的,笔就是枪,得揣稳了。”
她又指了指下方的两个暗袋:“右边这个暗袋里面,还加了个插袋,给你们放计算尺、绘图模板这些细长工具正合适。”
最让同学们感到惊喜乃至产生强烈归属感的,是袖口处的“学科密码”。
在左侧袖口的内部,靠近手腕的地方,用比校徽更细的丝线,绣着一个个极其精巧、仅硬币大小的独特纹饰。
机械制造系人最从,他们所有人的袖口内部,都绣着同一个标志。
一个线条流畅、齿牙分明的小小齿轮。
其他系的同学,则对应着自己的专业,电机系是一道简洁而充满动感的锯齿状闪电;材料系是代表晶体结构的规整六边形晶格图案;数学系则是一个优雅的“π”符号……
这些学科标识绣得如此隐秘而精致,仿佛是一种无声的接头暗号,一种属于知识共同体内部的默契与骄傲。
同系的同学们互相展示着袖口里一模一样的符号,不由得相视而笑,一种强烈的团队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